(节选自《果敢志》) 彭家声 男,汉族,祖籍四川会理。1932年1月26日,即农历辛未年腊月十九,出生于红石头河,为其家族来果落籍第四代后裔。是果敢人民革命军和民族民主同盟军的创始人,曾任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其简历大致如下:
幼年,随其祖父彭会文,移居镇康勐捧水桑桥,完成小学学业。继之考入德党原镇康中学读初中。1949年春,因共革盟之乱而辍学,并回迁果敢。同年4月,应召参加土署干部进修班学习,被分配到土署自卫队服役,先后任分队长、中队长、警察局长、税务局长等职,历时8年。
1957年辞去军政职务,回乡务农经商。出任过红石头河小学教务主任、地方联防中队长等职,历时6年。
1963年10月,应召参加杨振声为首的“果敢自治军”,任光明大队副大队长,历时两年,后因自治军的瓦解而被遣散回家。
1965年7月24日晚,彭家声在西山区熊掉岩赵德新家,主持有30余名青年参加的秘密集会,正式宣布武装起义,建立果敢人民革命军。不到一个月,队伍发展至160余人,并在勐乃坝进行整编,自任大队长,下辖5个中队和一个警卫队。在萨尔温江两岸,与奈温政府驻军及嘎戈也周旋,历时两年。其间,1966年初,曾与由泰北上返果的原自治军杨振业部合作,组成联合部队,出任副部队长,历时半年而分道扬镳。1967年初,又与由泰北上返果的原自治军杨振勋部合作,组成掸邦革命军第5旅,出任副旅长,历时半年而各奔东西。
1967年7月,由于勐乃坝作战失利,弹尽粮绝,率部首批162人,进入中国勐堆,寻求新的出路。并由此与缅共取得联系,同意接受缅共领导,组建缅甸人民解放军后改缅甸人民军第一支队即404部队,出任支队长。
1968年1月4日,率404部队进入果敢,开展解放果敢的武装斗争,历时1年零8个月,最终解放了除滚弄以外的果敢本土,为建立果敢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69年9月8日,果敢县人民政府成立,出任兼县长,历时20年。其间,曾承头捐资倡办红旗中学,恢复地方中学教育。
同年(1969)10月,奉命率404部队主力,西渡萨尔温江,与已在缅共罗相部303部队汇师,组成缅共东北军区,出任军区副司令,历时20年。其间,先后参与南壮、勐波、棒赛及南下等作战运筹指挥。
1971年11月,奉命率部返回果敢,参加组织指挥滚弄战役,历时42天。然后率部南进佤邦,参加开辟佤邦根据地,历时17年。1988年11月27日,返回果敢,筹划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时年56岁。
1989年3月11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成立,脱离缅共领导,接管果敢、勐古地方军政权利,并与联邦政府达成民族和解的协议,走和平、禁毒、发展的道路,获得缅甸掸邦第一特区的建置,出任总司令,历时4年。
1992年11月,果敢军政委员会核心小组成员、同盟军副参谋长杨茂良发动反彭兵变。次年(1993)1月底,彭家声被迫率部,撤离果敢,辗转勐拉,乃至弄丘。
1995年11月底,彭家声乘杨茂良用兵江西、后方空虚之机,率部重返果敢。次年(1996)元旦,被推举为特区政府主席。提出“四个维护、一个目标”的政治纲领,维持和平安定的政治局面,推行对外开放、对内稿活的方针,出台了行政综合管理法》等新的系列法规,禁绝了罂粟种植,开拓了能源交通、城乡建设、替代种植、教科文卫等事业,力主“特区不变、和平不变、禁毒不变”。
2009年8月26日,因“88”事件,离开果敢。 杨忠卫 男,汉族,祖籍云南凤庆象庄。1934年5月2日,出生于大新寨,为其家族来果落籍第七代后裔。是果敢人民革命军发起人之一,曾任缅共人民军第5旅旅长,掸邦第一特区政府副主席。其简历大致如下:
8岁丧父,由其母抚养营生。13岁,随义父杨光增,前往施甸入学启蒙,历时两年。1949年春,因共革盟之乱,辍学返果,务农经商,并随其伯父学习道师,贴补家用,历时8年。1957年23岁,被推举为大新寨伙头,历时8年。
1965年7月,投身果敢人民革命军,任中队长,历时两年。1967年7月,随彭家声进入勐堆,参加学习集训,改编为缅共404部队,任1营1连连长。
1968年1月4日,率部进入果敢,参加了班永龙塘、小炉厂、核桃林、老街大庙、大新寨、蒙化箐等战斗。其中,在蒙化箐战斗中,腿部负重伤。
1969年10月,随404部队主力,西渡萨尔温江,与303部队汇师,组成东北军区,出任军区副参谋长兼军务处长。1971年11月,调第8旅任副旅长,参加滚弄战役。
1972年初,南进佤邦,调任第5旅旅长,参加开辟佤邦根据地,历时7年。1979年,调任中部分局任后勤部长,历时1年。1980年,调任68师后勤部长,历时9年。
1989年3月11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成立,任独立团团长,军政委员会委员,历时4年。
1993年1月底,杨茂良发动反彭兵变,随彭家声撤离果敢,辗转勐拉,历时3年。
1995年11月,参加率领前锋部队,重返果敢,恢复特区秩序。次年元旦,被任命为军政委员会委员、特区政府副主席。其间,参加了特区和平、禁毒、发展等重大决策的拟定和实施,并分管东城开发区领导工作。同时,创办化工厂,示范水果种植,促进替代开发。自喻“铁马金戈红洒江山慨廉颇”,自谦“归来田园德业未修叹人老”。
2009年“88”事件,曾被推举为临管会副主席,同年11月22日,调整为临管会委员。2011年3月30日自治区成立,不再当任公职。 罗星汉 男,汉族,小学文化。乙亥1935年,出生于大竹箐。曾任果敢青年前进委员会主席、果敢嘎戈也指挥官、腊戍果敢文化会主席。其简历大致如下:
幼年,在大竹箐读书启蒙。1949年4月,应召参加新城军事干部进修班学习,被安排到土署联防大队服役,任小队长。先后参与了驱逐国民党流亡武装马云成、陈玉宝等部的军事行动,提任中队长、东山区联防组长等职。
1959年5月,果敢废除土司世袭制,建立议事会和联防队。杨金秀出任安全督导,主政果敢。罗星汉成为杨金秀主要跟班幕僚之一,负责掌控果敢~泰国公私烟帮的采购运销。
1963年10月,杨金秀被联邦政府拘捕,罗星汉所部商队200余人,也在泰缅边境勐东,同时被扣押。对此,他曾向联邦东北军区司令貌瑞上校呈文:“政府要废除土司制度,我坚决支持拥护,若用得着我,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参见《坎坷过后是坦途》)。因此,开始受到联邦驻军的关注。次年(1964)2月,罗星汉与所部一起,被空运至腊戍,进驻41团骡马队营地,组建“果敢青年前进委员会”,出任主席,统一接受军训。
1965年初,根据奈温政府授意,罗星汉率前进委员会武装,进驻滚弄,配合奈温政府军,以出售平价盐巴、大米等方式,展开对果敢自治军的政治攻势。3月下旬,自治军被瓦解,果敢政局开始由奈温政府军主持,曾称“不费一炮一弹,和平解决了果敢的政权移交问题”(参见同前)。因此,所部官兵,每人分别获得犒赏缅币500元。接着,前进委员会奉命解散,枪支弹药被收缴。(参见同前)。
同年7月24日,彭家声领导的“果敢人民革命军”,揭竿而起,展开爬山革命。应奈温驻军当局之召,罗星汉重新牵头组织果敢嘎戈也,出任指挥官,编制150人,驻防新街,配合奈温政府军,进剿果敢人民革命军。其间,1966年夏秋,成功地分化拉拢了“联合部队”杨振业部,杨因此成为其副指挥官,实力迅速壮大;并于1967年夏天,迫使掸邦革命军第5旅,分道撤出果敢。
1968年1月4日,彭家声率缅共404部队,进入果敢。同年3月,为应对缅共攻势,在奈温军人政政权授意之下,罗星汉在腊戍创办“反共军事学校”,出任校长。开始强征壮丁,统一集训,扩充嘎戈也。初编为两个总队,后为3个总队,全员1000多人。并分期分批派回果敢,与缅共404部队相抗衡。
1969年4月,果敢战局主动权,已被缅共404部队所控制。因此,奈温政府军及其所部嘎戈也,决定撤出果敢,退守滚弄。撤退时,在中六户、下六户地区,强制推行移民大搬迁,下令纵火焚烧果敢首市新街、大旺地、冷硝等集市村寨,迫使3000多家、25000多果敢民众,背井离乡,沦为难民。(参见《果敢》)。
1973年4月,奈温政府通令全国,解散嘎戈也武装。此时,罗星汉所部,虽然已失去固定防区和鸦片基地,但已在推行“进驻莱岛山、开辟新果敢”的战略计划。其间,罗星汉先期率一部进入泰国,统筹维系鸦片商道的畅通。同年7月,在蛮通被泰国警方拘捕。8月2日,被引渡回仰光监禁,初被判死刑,后改无期徒刑,时年38岁。其流亡泰缅边境的余部,历经多次内讧重组,于1976年10月,在泰国米窝组成以其弟罗星明为首的“掸邦革命委员会”,建立苗子寨新基地,继续经营鸦片贩运;1977年5月,又迁莱朗,建立指挥部,维系其组织。
1980年5月,缅甸联邦政府颁布大赦令,罗星汉获释,结束7年监禁生涯,回到东枝寓所,时年45岁。同年10月,其余部210人,在其弟罗星明带领下,由泰国回归腊戍,开辟怒江新村。
1981年1月,腊戍果敢文化会改选,被推举为主席。
杨振勋 男,汉族,大学文化。丙子1936年出生于炸地林,系土司杨文炳第六子。因曾出任果敢自治军副总指挥及掸邦革命军第5旅旅长,民间习称“大六官”,现定居英国。其简历大致如下:
少年时代,被送到腊戍教会学校启蒙。继之,转入英文学校,完成高中学业,并考入仰光医科大学攻读。
1963年10月,主政果敢的杨金秀被拘捕,杨振声被推举为果敢自治军总指挥,接手果敢军政。杨振勋奉其兄杨振声之召,中断学业,返回果敢,参加自治军,出任副总指挥。次年6月,率部200余人,押运烟土,南下泰国,筹措军需供给,并常驻泰境,南北策应。
1965年3月,自治军被奈温政府军所瓦解,杨振声率余部及眷属500余人,撤离果敢,南下泰国。弟兄2人,在唐窝相会,组织掸邦革命军,以备北上重返果敢。
1966年12月,奉命率部300余人,北上返果,支持彭家声领导的果敢人民革命军。次年初,与彭家声部会师,统一组成掸邦革命军第5旅,出任旅长,彭家声任副旅长,驻扎勐乃坝一带。由于过分专注烟土收购,以及决策失误,1967年5月,所部主要据点,被奈温政府军及嘎戈也攻占,被迫仓皇率领警卫队,撤往江西,最终投降奈温政府军,时在1967年10月。副旅长彭家声,则率部进入中国,与缅共中央取得联系,同意接受缅共领导,筹划新的武装斗争。事隔25年之后,杨振勋曾感叹说:“这是我一生中所犯重大错误之一”。(参见《杨家》)。
1968年,杨振勋获准重返仰光医科大学,继续学业。同年,获得前往英国从事医助的护照。但突然被警察抄家,恰恰又抄出一张早被遗忘的作废百元缅币,故被定为“政治犯”,护照被没收,人被投进印醒监狱,3个月后方被无罪释放。
1979年2月,获准移居英国,从事医疗事业而至今。 彭家富 男,汉族,系彭家声胞弟。丁丑1937年10月31日生。曾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参谋长、第8旅旅长、掸邦第一特区政府副主席,同盟军司令。其简历大致如下:
幼年,先后在中国勐捧水桑桥及果敢官立小学,完成初小学业。
1951年随其祖父彭会文,避乱于江西长箐山。1952年南下腊戍“中华学校”读书,完成高小学业。1954年被土署选送到仰光缅文中学就读,初通缅文,会讲缅语。
1957年学成返果,任建果中学缅语教师。不久辞去教职,回乡务农经商。1963年10月,应召参加果敢自治军,服役政工队,开始军旅生涯。1965年3月,自治军瓦解,被遣散回家,随之参加其兄彭家声领导的果敢人民革命军,任副中队长、16营营长。1967年7月,勐乃坝战斗失利,随其兄彭家声,进入中国,与缅共取得联系,同意接受缅共领导,参加筹组缅共404部队,出任1营营长。
1968年1月4日,率部进入果敢,参加解放果敢的武装斗争。次年1月,提任404部队副支队长兼参谋长。1969年10月,率部西渡萨尔温江,与已在江西的罗相部303部队汇师,组成东北军区,出任军区副参谋长。
1971年,调任第8旅旅长。率部参加了新地方(1971、4)、滚弄(1971、11),以及佤邦南部作战。在孟养战斗中,身负重伤。1980年,调任48师参谋长。1987年,因江西时局紧张,返回果敢,组建老兵队,与果敢县大队一起,整编为883旅,出任第三战区司令。
1989年3月11日,同盟军成立,脱离缅共领导,接管果敢、勐古地方政权,建立掸邦第一特区,出任军政委员会委员、副司令。1992年11月,杨茂良发动反彭兵变。次年1月底,彭家富随其兄彭家声撤离果敢。
1995年11月下旬,奉命率先头部队,突袭占领清水河,重返果敢,恢复特区政治秩序。次年(1996)元旦,被任命为特区政府副主席、同盟军司令。其间,参加了和平、禁毒、发展等重大决策及实施,并曾兼任特区严打总指挥,出席联邦制宪大会。力主“不仅要维护民族团结、联邦统一、国家主权,还要维护民族平等”。 2009年8月26日,因“88”事件,离开果敢。
杨忠锡 男,汉族,高小文化。丙子1937年1月11日生,是果敢人民革命军发起人之一,曾任缅共果敢县副县长、同盟军后勤部长。其简历大致如下:
1953年,在杨文灿创办的利昌公司打工,学习商务经营。后被编入土司自卫队,任过中队长。1963年加入果敢自治军。1965年3月,自治军瓦解,被遣散回家。同年7月,参加果敢人民革命军,投身爬山革命,负责后勤供给筹措。1967年7月,跟随彭家声进入中国勐堆,参加学习集训,加入缅共404部队,任后勤参谋。1968年1月,参加开辟果敢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从事后勤供给和群众工作。
1969年9月8日,果敢县人民政府成立,提任副县长。1970年加入缅共,成为缅共在果发展的首批11名新党员之一。
1973年提任缅共果敢县委常委,主持县政府常务工作。
1976年,因时任县委第一副书记苏志明及常委、政法部主任寸时茂,涉嫌黄砒加工案发,受到株连,被免去党政职务,调东北军区后勤部供职,曾任师后勤部长、军区行政管理部副部长等职。
1989年3月11日,同盟军成立,返回果敢,任总部后勤部长等职。
1996年恢复特区政治秩序,辞去军政公务。
李文光 男,汉族,初中文化。丁丑1937年4月11日,出生 于道水树根水村。曾任道水乡长、果敢县副县长,特区管委会委员、果敢县顾委副主任。其简历大致如下:
1948年开始上学读书。1958年在家务农,临时外出打工。1966年出任道水户组长。1985年出任道水乡长。1993年2月,杨茂良兵变主政第一特区,提任果敢县副县长、主任。1995年11月,彭家声重返果敢,留任果敢县副县长。
2000年5月25日,提任特区管理委员会委员,分管农业和教育工作,并继续留任副县长。2005年12月,受聘为果敢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及评审组成员。
2006年5月20日,不再任副县长,改任果敢县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保留特区管委会委员职务。
2009年8月25日,临管会成立,被任命为教委副主任。2011年3月30日自治区成立,不再担任公职。 李忠祥 男,汉族,初中学历。戊寅1938年6月15日,出生于小炉厂,后迁杨龙寨。曾任缅共中部分局参谋长、同盟军总参谋长、掸邦第一特区副主席,临管会副主席。其简历大致如下:
1958年受聘红石头河小学教书。1963年南下仰光打工。1966年2返回果敢,继续在红石头河任教。
1967年11月1日,为嘎戈也杨振业部所迫,进入中国南伞,投奔缅共彭家声部,参加铁石坡学习集训,加入缅共404部队,任支队部干事。1968年1月4日,进入果敢,展开武装斗争。先后提任7连连长、3营营长,率部参加拱掌、大水塘、新街、大新寨、下新寨、金庙寨等战斗。
1969年10月,奉命率部西渡萨尔温江,参加孟波、锡辛万、棒赛、曼冒、累门山等战斗,提任404部队参谋长、东北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长、5旅旅长。
1971年11月,率部返回果敢,参加滚弄战役。1972年初,率部南进佤邦,解放南佤和景北,铲除国民党特务武装,改编部落武装,建立缅共地方人民政权。1974年调683部队任政委,率部西渡萨尔温江,深入掸邦中部地区,开展游击战,出任中部分局参谋长。
1989年3月11日,同盟军成立,出任军政委员会委员、总参谋长1993年1月底,彭杨内乱,随彭部撤离果敢,经勐拉辗转弄丘,参加开辟瑞碧纽新村,出任管理委员会主任。
1999年10月,应彭家声邀请,返回果敢,出任特区管委会委员、特区政府副主席。参加特区和平、禁毒、发展等决策及实施。2005年3月30日,被请准辞职。
2009年8月25日,被联邦政府任命为临管会委员,同年11月22日,被推举为临管会副主席兼文教卫生主任,直至2011年3月30日自治区成立。
2012年2月,受聘为《果敢志》编纂委员会主任、评审组长。
杨茂安 男,汉族,高小文化。戊寅1938年,出生于石洞水,后移居木瓜寨。曾任缅共东北军区驻果贸易处副处长、第一特区副专员。其简历大致如下:
1968年,加入缅共人民军,参加铁石坡学习集训,任404部队参谋,继任东北军区驻果贸易组副组长、贸易处副处长及其公司负责人。
1989年3月11日,同盟军成立,被推选为特区军政委员会委员,继被增补为特区总部核心小组成员,兼联络部负责人。
1992年11月,与其弟杨茂良一起,发动反彭兵变,迫使彭家声撤离果敢。次年(1993)3月8日,被任命为特区军事委员会常委、特区副专员兼组织部长。
1995年11月22日,彭家声部重返果敢,其弟兄主政的果敢政局,面临崩溃。杨茂安向联邦当局求救,将果敢军政、军火库存,上交给联邦政府,要求联邦政府军进驻果敢,同时,保障其弟兄生命财产安全,继之迁居腊戍。
1996年1月1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总部和掸邦第一特区政府,正式发出(96)总字第一号公告,宣布撤销杨茂安在第一特区及同盟军中的一切职务,时年59岁。
免责声明:仅作历料共享,本站不持任何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