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位于缅甸掸邦东北边陲。今为缅甸联邦6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行政区划全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辖区北部、东部与中国云南潞西、龙陵、镇康、耿马山水相连,国际边界长173公里;西部、南部濒临萨尔温江及南汀河,与江西勐古、勐洪、南壮、长箐山及佤邦南邓一衣带水,大江大河临境166公里。地域轮廓,宛若萨尔温江东岸一弯初升的新月,又像“s”字母行云流水的艺术再现。总幅员202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0%。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人。首府老街,东去镇康县城南伞10公里,南下缅北重镇腊戍189公里,是滇缅往来的传统陆路通道之一。 果敢古称麻栗坝。其国家归属,以1897年为历史断限。由此上溯,历为中国滇西边地;由此以降,初期划归英属印度帝国缅甸殖民省,1937年印缅分治归隶英属缅甸殖民地,1948年缅甸独立而归属缅甸联邦。
果敢的行政设置,以1840年为历史分野。在此之前,为上、中、下六户地,分设经勐伙头,实行部落领主分治。在此之后,被朝廷册封为统一的地方政区果敢县,由杨氏土司世袭统治,历时120年。1959年缅甸联邦宣布废除土司世袭制,果敢设治沿革,开始步入频繁更迭的多事之秋。历经后土司时期的社会动荡,缅共根据地的离合悲欢,和平同盟的内部叛乱。由于缅军政当局出尔反尔、长期失信于民,期间出现果敢人民被迫割据与缅对抗的局面,实为风雨坎坷50年。
2009年“88”事件前,果敢有5区16乡277个行政村,总人口13.1万,有汉、傣、佤、本、苗、崩龙、傈僳7个主体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84%。另有外来暂住流动人口约5千。
概观果敢地理,主要有“江、山、边”三大自然人文要素所构成。江,即西扼萨尔温江、南控南汀河,江河临境166公里,造就果敢西北、西南沿江一面坡;山,即自北向南延伸的中央山脉,牵挽着逶迤连绵的果敢高原;边,即105~145号缅中边界,其中139公里陆地边界,依山就谷、犬牙交错,广涉果敢东部沿边宽谷山地。果敢地势北、西北、西南、东南高,向中东部倾斜,丘陵宽谷占10%。主要坝子老街坝,基本海拔1000米,面积80平方公里。境内有西帕河等流程5公里以上河流40条,有仰况大坝等天然热泉5处,有南控河百米迭水等天然瀑布3处,有昔娥、芭蕉河、芒东坝等地下水出露多处。总体考量,西北部为丰水区,东南部为贫水区。境内有海拔2000米以上中山40余座,最高为北部慕泰大亮山2552米。海拔最低为滚弄河谷450米,相对高差2082米。由于辖区地接北回归线,属边缘热带季风气候,夏秋雨热同季,冬春温凉干燥,干湿大致各半年。其中老街地区,年平均气温18~20°C,降水1600毫米,无霜期360天。但就全区而言,垂直分布的小区气候特征十分突出,大致可分为河谷湿热、半山温热、高山温凉3个气候带,人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主要森林植被,有边缘热带竹木混交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竹木混交常绿阔叶林,以及中山灌丛草原,另有少量秃杉及思茅松分布;森林覆盖率约35%。主要野生动物,有马鹿、黑熊、金钱豹、野猪、山驴、岩羊、麂子、蟒蛇、穿山甲、康鸡、白鹇、孔雀等;主要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锰、石膏、煤炭、山沙、大理石、石灰石等,其中金矿、铅矿、铅锌矿、山沙、石灰石等,古今均有所开采。 果敢本是一个传统农业之区,但近现代基本上被罂粟种植及鸦片生产所扭曲,逐渐沦为远近闻名的“大烟山”,“麻栗坝烟”曾名噪四邻。地方经济,曾因此无不打上罂粟的烙印,无不积淀着鸦片的悲凉。传统农业被扼制,农田水利设施贫乏,靠天吃饭而不能自足。1989年和平同盟,特区坚持拨乱反正、禁毒禁种的方针,在联邦政府和国际社会关切支援下,历经反复曲折,终于在2002年底,全面禁绝罂粟种植及鸦片产出,解除了罂粟鸦片的枷锁,并始终坚持杜绝罂粟反弹,展开以甘蔗、橡胶、茶叶、核桃为重点的替代种植,展开以老街市区为重点的城市综合开发,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小地方大世界”的边地经济构架,初步形成,崭露头角。全区现有(2010年)耕地37.5万亩,其中粮作用地14.1万亩,经作用地23.4万亩,人均耕地2.9亩。粮作耕地中水田占30%,旱地占70%。粮食总产1600万公斤,稻谷、玉米大致各占一半,人均产粮122公斤。经作用地中甘蔗13.5万亩,其中动乱后新植4.9万亩,占36.3%;橡胶2.2万亩,茶叶3万亩,核桃4.7万亩。年产甘蔗39.2万吨、茶叶600吨;橡胶核桃已部分投产。由于甘蔗开发扩大,公路通达及机动车拥有倍增,牛耕及驿运减少,牲畜存栏近年有所下降,现有大牲畜1.9万头、生猪5.6万头、山羊0.45万头。目前,粮食、油肉及疏菜不足部分,仍靠进口。
树欲静而风不止。果敢完成禁种已经10年,但仍然没有摆脱毒品特别是新兴易制化学毒品的困扰,毒品危害、毒品暴力,仍然是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潜在威胁,全面禁毒,仍然任重道远。
历史上的果敢,基本上没有工业产业。特区成立后,开始引进资金、技术、人才,使地方工业从无到有,呈现了“小而全”的态势。工业企业有电源电力、建筑建材、印刷装潢、纯净水加工、自来水供给、卷烟生产、汽车修理等门类。同时,采取股份制方式,筹措建设资金,上马金泮河电站、西帕河电站、炸地摸纸厂、125国际工业园区(现已荒废)等新的重点项目,重启西水东调重点工程,着力夯实地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果敢历史上的内外交通,长期依赖人背马驮的驿道运输,以及竹筏摆渡。至1989年,境内仅有南起清水河、北至大水塘,以及老街通往南伞的两条简易公路,合计里程不过70公里。特区20年,公路建设加快,先后贯通了南北两端、东西两边的主干道,带动了区乡道、乡村道的开辟,公路总里程达800公里,境内全部5区已通公路,乡级通路率94.44%,行政村通路率71.63%,机动车拥有4000辆。至2012年春,南北主干道油路改造,已接近尾声;蔗区道、林果道及村寨道迅猛增长;公路总里程已达3905公里,其中2010~2012年春,新辟蔗区道1980公里,占现有公路总量过半。同时,还新辟了萨尔温江等养渡、105渡两处轮渡设施。至此,区内全部4区、16乡12社区通路率100%;277个行政村通路率96.39%,比动乱前增长24.76%;机动车拥有总计8507辆,其中二轮摩托增长最快,已达5239辆,占机动车总量的61.58%;简易公路交通,趋向联网。
果敢的信息交流,长期实行人工传递,习称“守信”。1998年开始引进邮政跨界代办、电信跨界服务,建立特区电信公司,老街市及清水河、石园子、大水塘等集镇,先后开通程控电话。2000年开始引进移动通讯跨界服务,2006年引进互联网跨界服务,主要覆盖老街地区。其他区乡村,主要购置无线座机,或利用跨区移动信号,实现有限通讯。目前,邮政代办、电信跨界服务的运作机制,基本不变。东南丘陵坝区,普遍使用手机;西北西南山区,部分使用手机,多数购置无线座机。
地处边境的果敢,历来是缅北与滇西商品交流集散的重要平台之一。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薪火相传、经久不衰。特区成立后,以改造拓展老街中心集市为龙头,带动区乡集市开发建设。在原有11处集市街场提升改造的基础上,新辟了清水河、芒东坝、新平街等8处集市街场,使集市街场总计达20处之多。国内外时髦的商品,以及服务项目,差不多都可以在果敢找到它的影子,历史上社会商品困乏、流通不畅的状况,明显改善。在维持原有街场的前提下,2010年增劈了大芒糯街;2011年将杏塘岔路寨街,回迁改造为刺通坪街。同时,坚持开放搞活的方针,恢复扩大边境贸易和边民互市。据不完全统计,杨龙寨、红岩两个口岸通道,年度车辆进出7.57万车次、人员进出71万人次、边贸总额人民币3亿元。
果敢有过“诸葛城”、“维新城”等历史地名,但那并非城镇,只是当时的军政据点而已。近代兴起的老街、新街集市,则尚未具备城镇功能,即已被历史所淹没。因此,果敢社会人居形态,长期处于农耕与村落,无城镇可言。1996年恢复特区政治秩序后,开始统一规划,招商引资,开拓老街市。在改造老街平掌社区的基础上,新劈了双凤城、东城、凤麟城、金象城等新社区,使老街市控制面积达1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约5平方公里,街道总长17公里,拥有房屋3000幢,其中楼房占20%,最高为8层楼;市政设施初具规模、服务功能相对多元。其次,清水河、石园子、新平街、大水塘、慕泰等集镇,以及杨龙寨口岸社区,各有不同程度开发。乡村民居,也逐渐有所改善。当前,完成双凤城街道、银丰路、贸易路、金鱼塘路、口岸公路的改造,建成东城二连水库、金象城高尔夫球场,并正在扩大凤麟城新区开发。基层区乡村建设,随着公路通达率提高,也逐步有所推进,其中慕泰集镇新区开发,已经基本竣工。除少数闭塞山区村落仍为草房外,大多数民居住房已经“铁皮化”。目前,乡村通电率为45%,电视覆盖率为50%。 果敢的学校教育,发端于1936年。至80年代末,有中小混成学校1所,小学30所,学生3000人。特区20年,学校教育得到较快发展,至2009年拥有中小混成学校6所、小学213所,在校教师400人,在校学生21195人,内含初高中生699人,小学生2049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76%。“88”叛乱,教师多流散,多数学校曾一度停课。在恢复社会秩序时,重组文教处,统筹全区教育行政管理。先后采取统教统考、募集教育基金、收缴教育费、压缩调整中学布点、创办师范班、教师专题培训等政策措施,逐步恢复学校教育。至2012年春,区内拥有学校222所,内含汉文学校110所、缅文学校18所、双语学校94所。其中,保留中学教育的学校有东城、石园子、清水河、新平街4 所。全区在校学生总数20700人,内含中学生365人、高小生2687人、初小生17648人。在职教师675人,内含果文教师380人、缅文教师295人。
果敢的医疗卫生事业,历史上主要依托草医草药,以及抗战后出现的少量个体诊所。1954年联邦政府曾拨款缅币5万元,在新街、大水塘,分别开办过简易医院,后因动乱而裁撤。缅共时期创办县医院、区卫生所、乡卫生室,推行群防群治,初创现代医疗事业,并培养了一批医疗人才。特区20年,坚持改革开放,公立、合作、个体并举,医疗事业有较大发展,至2009年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03家,医疗队伍200多人,病床200多张,缺医少药的历史状态,明显改变。目前,境内保留联邦、爱民、366、中心、人民、银丰等6个医院,另有中医诊所6个、西医诊所43个,合计医疗机构55个,从业人员126人。由于体制、机制、管理等多种因素,“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仍然有待探索解决。
果敢是一个以华裔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保留着春节、清明、端午、火把、中元、中秋及泼水等传统节庆;保留打歌、唱山歌、打包、打秋、打陀螺及跳摆等民间文娱活动,并开办歌厅舞厅、电子游戏、广播电视、摄影摄像、文艺表演、上网聊天、球类比赛等新的文娱项目;保留献龙、献庙、献穑、献阴兵、献炮楼、献观音、献关公等宗教崇拜,以及南传佛寺、基督教堂等宗教场所;保留诸葛城、诸葛炮楼、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缅共革命烈士纪念碑、老街观音关公庙、杨氏土司古墓等遗址遗迹,以及石器、青铜器、古币、古兵器等文物古迹。同时,树立了一批当代历史人文活动标记,如口岸国门、双凤塔、东城开发纪念碑、和平纪念碑、道水抗灾记事碑、泰平公路纪念碑、禁毒展览馆、昔娥睡佛寺及十余座缅式佛塔等。其次,果敢拥有萨尔温江大江峡谷、慕泰大亮山原始林海、东山万年桩石林、杏塘高原群丘迭宕、南天门山拨地悬峰、127岩溶漏池密布、石洞水天坑洞窟、124两国一洞等众多天然奇观;还拥有东南、西帕、西北三大蔗区绿浪飘香,清水河、热硝坝、岩脚渡、仰况大坝四大胶区林海盎然,以及江河急流飞渡、龙泉高水头电站、南控河百米大瀑布、西水东调幽深遂洞、天然热泉桑拿;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傈僳、崩龙、苗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古老村落和古老民俗民风。堪称天人合一,古今同韵,处处有景,处处有情。 源远流长的萨尔温江,见证着果敢沧海桑田的悲欢;千重万绿的果敢高原,承载着果敢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心声。历经古代千年风云,历经近代百年变幻,历经现代半世徘徊,自古历来皆边地的果敢,最终融入了国家统一、民族和解、区域自治、和平建设的时代主流,正在广开内外友好合作,广纳人类文明新知,紧紧团结依靠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治愈历史留下的创伤,清除历史积淀的沉疴,下决心把基础设施搞上去,把支柱产业树起来,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开创民主法制、稳定发展、繁荣富强的新果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