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是在中国经济史上、军事史上、发展史上规模宏大的工业迁移过程,极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 早在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时,毛主席就否定了将苏联建的156项工程项目,全部集中在东北和靠近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的方案。他说,如果这样,对中国工业的均衡布局和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显然是不利的;特别是当时朝鲜还在打仗,美蒋飞机频频袭扰沿海大城市,更不妥当。 在毛主席的坚持下,中国最后决定106项民用工业企业的21项,建在西部地区;44项国防工业企业中的21项,摆在西部。 后来,毛主席一直特别注意把国防科技工业摆在西部地区,在二五计划时,我国的许多重型武器生产基地都部署在西部地区,西安、重庆、成都、太原、兰州、自贡等地,因为这些军工企业以及配套工厂的建设,很快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 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毛主席更加重视三线建设,他决定对一些重点三线建设基地和工程实行军管,他又提出了一个“小三线”建设的思路:每个省都建成本省的自成体系的“三线”,从而使“大三线”与“小三线”两个体系环环相扣。 1949年1月,毛主席在会议上就指出:“不要想美国不出兵,而是准备美国出兵并准备与之打”!(摘自《民族复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