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如果》 果敢民族的族群意识与身份认同 作者:王子瑜
因2015年2月9日起果敢地区爆发战争,战火几乎燃遍整个果敢地区每个角落,战期一连数月,且看不到终止期。一时之间,果敢民族、果敢武装、果敢难民以及果敢地区,成为了国内外华文媒体讨论和关注的焦点。
2009年“8.8事件”之前,果敢几乎是海外华人世界的“盲区”,即便在震惊国内外的果敢8.8事件发生之后,一些媒体人、文化学者、民族问题专家仍然对这个特殊的华裔群体选择“视而不见”。此一现象让笔者至今无法理解,难道果敢民族仅仅因为人口数量,就可以被忽略不计吗?抑或是,因为不愿承认果敢华裔做为一个“民族”的存在而对其刻意忽略?
虽然早在2004年全球知名的华人媒体凤凰卫视,曾先后有《凤凰大视野》、《唐人街》等栏目采访制播关于果敢的专题片;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东南亚六国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澜沧江.湄公河》也曾将镜头对准果敢。但这些节目大部分仍是以金三角的污名、毒品、赌博等由头为聚焦点,只为满足外界的猎奇心理,对果敢人的合法政治权益、民族由来和形成、生存困境等情况缺乏足够的关注。
笔者以为,凡是涉及缅甸华人生存状况却对果敢人避而不谈的著述和报道都是片面的;凡是论述缅甸华人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情况却只字不提关于果敢人的文章都是自欺欺人的。果敢人自缅甸建国之初的杨氏土司时代起,就曾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对缅甸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单纯地将果敢人视为广义上的缅籍华人、客籍公民或归化公民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但完全将果敢人与华人切割开来,视果敢人为纯粹的缅甸少数民族也是有失理性和自欺欺人之举。
前者,会使果敢人丧失掉缅甸土著民族、法定民族、原住民、自然公民、缅甸建国参与者的主人翁身份。后者,则是否定了始终完整保留和传承汉文化的果敢华裔身为汉民族的血脉及文化渊源。因此,在果敢人的身份定位问题上,笔者认为应该采用“重叠共识”,所谓“重叠共识”就是:
一、果敢人不应该与华人彻底划清界线,也不能自绝于中华文化母体。果敢人应该在学好缅文、说好缅语,和谐融入缅甸国家;进入缅甸主流社会的同时,传承并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二、果敢人不应该否绝缅甸法定民族、土著民族、原住民的身份,要以重大历史转折为依据,随着既成事实进行变通,充分利用果敢人拥有的政治资源,争取果敢人在缅甸国家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一切相关的政治权利。 缅甸的果敢人,无论是血缘、族裔、文化、语言、文字、民族精神、节庆、婚丧礼仪等传统风俗都是如假包换的汉人。但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而以“果敢民族”这一“少数民族”政治身份生存于缅甸。作为缅甸法定民族的果敢华裔,理应进阶为缅甸华人谋求平等政治权利的最佳代言人。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一些研究缅甸华人生存状态的学者笔下,果敢人却遭到了刻意地回避和忽视。
2009年之后的果敢民族革命武装竟然被缅甸当局列为“不承认、不对话、不和谈”的唯一一支民族武装。直至2015年2月中旬果敢平民百姓被所谓的“国军”当作异族敌人入侵者大肆屠杀,外界依然有许多人权组织却对此视而不见。可见,果敢人被刻意忽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不公正现象,尤其身为果敢人更应该对此现象加以重视和研究,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果敢人被忽视与果敢人的自我表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下面,且让我们来看几则果敢人在缅甸的历史大事记,以此佐证果敢人在缅甸的民族权利:
一、1989年以彭家声为首的果敢民族武装“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曾受到当局政府承认,并按月予以津贴;之后又在行政上将果敢地区划为“缅甸掸邦第一特别行政区”,承认同盟军组织辖区内高度自治的施政权利。
二、1989年杨文同(果敢民主团结党首任党主席)、杨振谟(果敢民族民主党首任党主席)、罗星光、苏文虎、李国清等果敢籍人士以果敢民族成员身份分别组建的“果敢民主团结党”和“果敢民族民主党”得以先后在缅政府成功合法注册,后因政权更迭又于2009年再次成功注册,并曾于1991年及2010年先后参加过缅甸议席的竞选。
上述这些并非文学作品中杜撰的虚拟人物和组织,可是,在笔者读过的关于论述缅甸华人生存状况、政治及在缅中华文化传承的文章中,不是将果敢人笼统的归诸为“缅甸华人”,就是罔顾事实无视近百万缅甸果敢华裔的特殊存在。(关于果敢在缅甸的重要历史事记后面还有专文叙述,为防止离题太远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身为土生土长的果敢人,以缅甸土著民族、原住民身份存活于世的果敢人;以汉语交流、用华文书写的果敢人,每每读到那些刻意或无意识忽视果敢人的文章,心里总会萌生被排挤感和被忽视感。
缅甸当局因无法分辨得清汉人和果敢人的区别,担忧大量中国人借果敢民族身份涌入缅甸而对果敢华裔处处设防;为防止果敢民族在缅甸壮大和崛起而对果敢采取刻意淡化的做法,尚属情有可原。但身为华人学者、专家和媒体人,居然也在研究或报道缅甸问题时对缅甸华裔族群进行选择性聚焦,对果敢这一群体的政治身份特殊性视而不见;对果敢民族在缅甸军事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影响只字不提,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偏见和居心?!
笔者以为,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华文词典都应该对“果敢”一词条增加新的注释,“果敢”一词最初仅仅是中文词汇当中的一个形容词,但是因为果敢民族的诞生和存在,它被一个跨境华裔族群赋予了新的内涵,间接丰富了“果敢”一词的语义,它即是一个地名、又是一个族名。而且,每当人们使用汉语谈及缅甸民族问题和武装冲突时,它是一个绕不开的词汇,因此,为避免误解和减少交流障碍,华文世界应该正视它而不是忽略它。
过去,果敢人曾出席关乎缅甸建国的“彬龙会议”这一史实被缅甸军人政府选择性地遗忘;果敢人曾按缅甸政府要求合法组建、成功注册的政党被故意忽略;果敢人曾获得缅甸政府承认的民族武装于2009年8月底被缅军武力肢解,当局对其流亡武装长达五年之久不予理会;果敢人在缅甸传播中华文化所作的努力和贡献被笼统地归诸于“缅甸华人”而一笔代过……但愿上述这些令人沮丧的事实,能够增强果敢人对身份认同和族群意识构建的重视。纵然果敢人被满清政府割让、被缅甸政府排挤、被世界华文媒体忽略,但是果敢人自己决不能自我抛弃、自我排挤、自我忽略或自我边缘化!
(成稿于2015年2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