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大战略角度分析拜占庭11世纪帝国崩溃的外部环境破坏 [打印本页]

作者: 赏一以劝百    时间: 2017-10-6 16:38
标题: 大战略角度分析拜占庭11世纪帝国崩溃的外部环境破坏
对11世纪拜占庭帝国崩溃的内部因素做过比较细致的描述,对于这么大一个帝国,如果外部环境足够安全(或不是特别致命),它是可以慢慢折腾完了再慢慢收拾的(正如3世纪大混乱那样),但是如果外部环境险恶,那么内部的混乱就可能引起全面的崩盘。本文就试图从大战略角度对11世纪帝国崩溃的外部环境破坏情况做一个简述。

一、阻碍亚美尼亚统一对东方的影响

见图,在三级台地中,小亚高原和伊朗高原其实是差不多的,在地中海东北角和黑海东南角之间画一条线,就是托鲁斯山,也就是小亚高原和伊朗高原的分界线,通常认为的自然边界。

所以问题不是简单的失去亚美尼亚,而在于托鲁斯防线和亚美尼亚的关系。在7-10世纪中,帝国长期坚守托鲁斯山,而托鲁斯山以北为高加索山,以东则为亚美尼亚,亚美尼亚的巴格拉图尼王朝建立之后,就成了帝国的塞外缓冲和坚定盟友,大大减轻了帝国来自东部太低的威胁,即便是约翰一世吞并了绝大部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他也没有越过托鲁斯山去占亚美尼亚,而在东南方向他一直推进到摩苏尔(第二台地的边缘,同样是自然边界),这样就把托鲁斯山与尼西比斯联系起来,形成了帝国坚强的东部边疆。而瓦西里二世在这里犯了一个决定性的错误,他在位前期的混乱中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美亚丢失,他没有试图收复他们,反倒是对暂时陷入分裂的亚美尼亚打起了注意,他越过托鲁斯山,羁縻了几个亚美尼亚邦国,附庸了另外几个,另外几个保持独立,这就阻碍了亚美尼亚的重新独立。而他看似将帝国边界向东推进了,托鲁斯山的边防也被废,所以帝国一下子就失去了自然边界和塞外缓冲。


中世纪的亚美尼亚
恶果很明显,当突厥人在11世纪50年代从东方发起进攻时,那些亚美尼亚公国被轻松的一个接一个搞定,随后塞尔柱人就轻松越过不设防的托鲁斯山,直抵爱琴海边,直到阿莱克修斯一世借助十字军的力量推进到第一台地与第二台地之间。

二、叙利亚的丢失与坚守安条克策略的问题
瓦西里二世类似的致命战略错误还犯过两次。一次是叙利亚约翰一世计划将帝国边界推进到西奈,这样就可以将从西奈到尼西比斯的沙漠地带和之前提到的尼西比斯-托鲁斯山-高加索山的自然边界连起来,形成强悍的东方边界(和4-7世纪长期坚守的东方边界基本吻合),但是约翰一世在征服了耶路撒冷以北就去世了,而瓦西里二世登基后的混乱使得这些新征服的领地被法蒂玛王朝摩苏尔埃米尔一点一点夺走,他没有试图恢复这条边界,而是凭借安条克坚城固守,结果当敌人从北方越过多鲁斯山进攻小亚时,安条克就成了孤岛(就像马其诺防线一样,被生生绕过去了),但是当小亚都被拿下时,孤岛生命线被切断,很快陷落,救都没法救(1085年)(见下图,粉色部分为1081年的帝国,可以看到安条克孤岛,1085年陷落)。




作者: 赏一以劝百    时间: 2017-10-6 16:53
三、卡扎尔灭亡与游牧民西进道路的重启
另一个错误是纵容并伙同基辅罗斯消灭卡扎尔。卡扎尔人在希拉克略时就和帝国结盟,一直是帝国的忠实盟友,直到11世纪被瓦西里二世和基辅罗斯合伙灭掉。卡扎尔人的国家横亘在高加索山和俄罗斯大森林之间,就像一个瓶塞,堵住南俄大草原,我们都知道,南俄大草原一直是东方游牧民西进的高速公路,并且结合刚才说的,和亚美尼亚隔高加索山相望,帝国的东部和北部其实都是安全的,敌人集中在西北和东南,就是多亏了这两个坚定盟友的支持,否则就真正四战之地了。从卡扎尔人与拜占庭结盟直到瓦西里二世消灭它之间的500年间,没有一支新的游牧民得以越过卡扎尔人进入欧洲(保加尔人和马扎尔人在此前已经过去了,就没办法了),但是在瓦西里二世伙同基辅罗斯消灭卡扎尔之后,仅20年后,来自东方的库曼人和佩臣涅格人就抵达多瑙河,并南下进攻拜占庭,到君士坦丁九世时已经无力消灭他们,只好将多瑙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给他们居住。


卡扎尔国家

四、意大利的问题
此外,瓦西里二世将瓦西里沃亚尼斯派往意大利,此后乔治马尼亚克斯接替他,他们俩为了“建功立业”(当然,后来是乔治马尼亚克斯试图篡位),大规模雇佣诺曼人,结果这帮诺曼雇佣兵造反了,把意大利领地也夺走了。

五、后果
在以上三大致命战略失误和意大利的问题的共同作用下,50年后,帝国的外部环境已经无比险恶,阿莱克修斯一世登基时,整个亚洲除了安条克还在坚守,其他地区全部丧失;整个意大利领地全部丧失;巴尔干半岛上佩臣涅格人已经占据了保加利亚;阿莱克修斯仅仅统治着中间的夹缝,仅比今天的希腊共和国大一点点。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s://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