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果敢人家的婚嫁习俗 [打印本页]
作者: 习汗青 时间: 2018-7-30 15:45
标题: 果敢人家的婚嫁习俗
近日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内容写到,“到缅甸娶一个媳妇可以不要彩礼,但婚后必须寄钱回家娘家作为生活费。如果不寄的话,父母便会责怪女儿的不孝”。看到这时,我在想作者是否搞错了呢?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并没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至少我们果敢没有。当然,都说“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所以因各地风俗习惯不同,那么有的地方也就可能存在这种情况了。
说起婚姻习俗,在我们果敢并不会太过追求“门当户对”,虽然对儿女的婚姻会有一定的干预,但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儿女自己,提倡婚姻自由。在果敢,主流并得到法律允许的娶嫁方式莫过于“偷媳妇”。但这个“偷”,并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那个“偷”的意思,而是以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为基础,双方指定日子及地点,由男子在夜晚把女子接回家中,然后再由本村村民及亲属出面,善后事宜。
说到“偷媳妇”,首先要做的是“丢聘”,男方以现金或某种饰物交由女方,以示求婚。如果女方接受了,就证明其同意了这门婚事。接下来的就是一系列的“接亲”、“行报礼”、“做错礼”、“讲礼钱”、“办婚礼”、“会亲”等男女婚嫁的必走程序。
在“接亲”的时候,多选择在黄昏之后,由男方的亲朋好友陪同其一起前往与女方约定的地点,不声不响地将女子接回家中,随即参拜“天地君亲师”的五老神位,并向公公婆婆行跪拜之礼。事毕,男女双方便正式成为结发夫妻了。次日一早,男方向本村村长报告,邀请村长、左右邻居、亲朋长辈到家里吃饭,以示证明。随后,由村长或派员及男方亲属带上“茶包礼信”,代表男方到女方村长处说明情况,请求谅解,这便是“行报礼”。之后,就等着“做错礼”、“讲礼钱”了。
说到“讲礼钱”,很多地方,尤其是中国国内,正常情况下少则几万块,多则十余万的都有。但在果敢则不然,对于娶媳妇的礼金是有规定的,分为3260元、2260元、1260元三个等次,在这基础上,男方会根据自家的情况再另添上一定数额的钱,以示对女方的看重。“讲礼钱”结束后,男女双方便会协商举办婚礼的事宜,而从“丢聘”到“会亲”的一系列的男女婚嫁必走的程序也到此结束。
对于这样的婚嫁习俗,果敢人从古便一直沿袭至今,算是果敢代表性的一种传统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其中部分习俗已经简化甚至完全消失,结婚的方式也是能简则简。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们果敢,完全不存在女方嫁后必须定期寄钱给娘家作为生活费的情况。当然,在经济允许的人家,女方也会在娘家有困难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如果说缅甸其它地方存在这种情况的话,那我想也只会是极少数吧!
作者: 果敢南天门 时间: 2018-7-31 08:51
我们那边的礼金是有规定2260元
作者: 往事如烟 时间: 2018-7-31 08:54
在果敢很多地方都是一样,不过呢除了礼金外还会跟后一点
作者: 走近果敢 时间: 2018-7-31 11:10
本帖最后由 走近果敢 于 2018-7-31 15:40 编辑
这个民俗有意思,果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的婚俗差异确实非常大
就拿我们当地来说,我们地处盆地,盆地里的平原地区和盆地周边山区里的婚俗都是不一样的。
我小时候,山区里的大姑姑嫁女儿,新郎是连夜把新娘(也就是我表姐)背在背上接到男方家去的,而我们平原那都是迎亲队伍去接的,根本不用新郎背。
到了现在,基本村村通公路了,不知山区里还有没有保留此前的婚俗,应该是都用婚车接了吧。
作者: 华敢怒 时间: 2018-8-7 20:32
经典,不过觉得不用加个都字。同理,中国没变但中国人变了,缅甸没变但缅甸人变了。
作者: 华敢怒 时间: 2018-8-7 20:34
我经历过我们那里接亲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到拖拉机,再到现在的轿车。
作者: 习汗青 时间: 2018-8-8 14:32
都差不多了。
作者: 果敢南天门 时间: 2018-8-9 09:12
是呢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s://kokang88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