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打陀螺
[打印本页]
作者:
默笙
时间:
2019-1-5 15:39
标题:
打陀螺
作者:王子瑜
小时候,每年春节阿爹都会从山里寻来一根硬木质的紫木树干,砍一个新陀螺给儿子阿牛。
阿牛的奶奶常年都会用手搓很多很多粗粗细细的麻绳。细的用来做布鞋,纳鞋底;粗的用来捆绑器具。每年临近春节,奶奶就会特意给孙子们搓上几十条又粗又长的麻绳,让孩子们用来打陀螺。
每当阿牛拿着奶奶搓的白麻绳,一圈一圈绕在阿爹砍的褐色的陀螺上,眼神就像珍视一件艺术品般透着喜爱与满足,那神情就像侠客获得一把宝剑般充满得意和自豪。
打陀螺在果敢方言中称为“打多乐(音luo)”。
阿牛的父亲是寨子里的陀螺王,不仅陀螺打得好,他砍出来的陀螺也是一流,一旋转起来像根活着木疙瘩一样,能转上半个钟头以上。
打陀螺是果敢人的主要体育竞赛项目。一般只在春节期间举行,大都是一个寨子与另一个寨子各自组成临时的陀螺队来进行比赛。比赛方式分有远打和近打两种,果敢话叫“远杆”和“近杆”。
每年春节村子里举行陀螺寨时,阿牛总会跟着父亲从第一场看到最后一场,直到父亲代表村里陀螺队领回头奖。
打陀螺最高奖项是奖一头耕牛,其次便是一些农具。每年阿牛的老爹领到大奖牵起牛绳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儿子抱上牛背骑一会儿。这是阿牛最兴奋最骄傲的时刻,他为自己能有一个这样的老爹而自豪,并立志要像老爹一样成为一名杰出的打陀螺高手。
后来,因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阿牛被家人送到城里去读书。年长日久,随着阿牛对其它体育项目和娱乐活动产生广泛兴趣,慢慢的,便忘记了小时候要成为打陀螺高手的第一志愿。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人们有了选择丰富的娱乐项目之后,很多地方渐渐不再举行陀螺比赛了。孩子们有了新奇的玩具之后,对爬在黄
土上打陀螺的活动也早已失去兴趣。
岁月摧人老。一转眼,阿牛已成家立业,因业务需要迁移到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定居,成了一名养尊处优的商人。年迈之人往往比较念旧,进入花甲之年的阿牛,每逢春节就会拿出老母亲收藏的一个老爹生前亲手砍制的大陀螺,摆放在院子里为陀螺擦擦油、晒晒太阳。自己则抬个椅子躺在屋荫下回忆父亲和童年的时光。
阿牛的小儿子生长在下缅甸从来没见过陀螺,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对任何新鲜事都感兴趣,看到父亲在擦陀螺油,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你手上这个黑乌乌的东西是什么呀?”
阿牛听后心里一惊,忽然觉得手中的陀螺就像老爹给自己的一道令牌,让他去执行一项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
春节没过完阿牛就带着小儿子返回老家果敢,他给当地政府递交了一份倡议书,建议由政府牵头每年定期举办陀螺赛事,经费由自己负责筹集。他表示,不希望等到了自己的孙子那一代,人们只能在博物馆和历史照片里去看陀螺是什么个样子。
第二年春节,阿牛带着小儿子回到老家果敢,以打陀螺参赛选手及大赛赞助人身份参加了“果敢首届全县陀螺大赛”。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s://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