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果敢资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亚细亚的孤儿愿金三角地区的民众生活安康幸福      彭少林2.9战争距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希望果敢同盟军早日实现理想!      亚细亚的孤儿願金三角無戰事      如来过段时间就是春节了,我在此提前祝福果敢人民新年快乐,愿缅北早日结束战争,祝愿缅北人民早日过上和谐、平静、安居乐业的生活。      铁甲宝宝新的一年祝同盟军万事如意,远离弱智和骗子!      齐天大圣祝果敢资讯网全体员工新年快乐      齐天大圣祝果敢同盟军全体官兵新年快乐!      果敢精英将士们,天冷了,注意保暖。祝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早日光复果敢,恢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施政权利,还果敢百姓一个太平、安逸的生活。      果敢精英祝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全体同志身体健康,天冷了,你们要照顾好自己。祝你们在2018年拿得更好的战绩,愿早日光复果敢,还果敢百姓一个太平、安逸的生活。      野人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      林枫祝愿:果敢资讯网的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感谢你们提供这个资源丰富的平台。      华敢怒寒流来临,注意保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言语愿同盟军早日胜利,带领果敢百姓走入新的时代      缅北风马牛祝贺《果敢咨询网》现在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因此也成为了缅匪汉奸水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要时刻提高警惕。      AK7N33祝愿缅北地区早日结束战争 安居乐业      果敢那点事儿祝各民族大团结万岁,加强法治,依法处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小枫的使命你们还好吗?我尊敬的同盟军战士们,入冬了记得照顾好自己哦!      缅北山鹰希望同盟军日益强大,尽早将缅寇逐出果敢,实现汉人汉果。也希望缅伪水军谣棍能被依法惩治,还我网络清静。      奋战守孤城果敢加油!同盟军加油!      奋战守孤城果敢加油!同盟军加油!      中文注册坚持就是胜利!      任剑挥果敢加油!同盟军加油!      如来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谨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向缅北果敢地区的普通百姓送去真心祝福;祝愿缅北地区早日结束战争,祝福缅北百姓早日当家做主,祝福你们身体健康,安居乐业、      野马还我果敢河山。      长风破浪还我果敢河山。      剑指外戚相信中军,各路英雄,正在行动中.好好配合就是.我圆了我的从军梦,我算是个军人了.给你们敬礼了      野子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齐天大圣祝缅北的各民族武装早日取得胜利      果敢资讯网心若在,梦就成!      果梦心若在,梦就在!相信我们果敢会有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能文能武战士们加油      彭少林湖南人民永远支持果敢同盟军!!!      凤凰山上无凤凰内地新学期开始了,不知果敢学制可与内地同步?希望果敢的学生们能在没有枪炮声的环境中多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长身体,长知识,长见识。      华敢怒考完了,改放松下了 ,下学期加油。      务农我们会走过去的,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我喜欢一个国外人写的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愿与风尘附感谢大家关注果敢,对果敢难民提供帮助!      夫子果敢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将铸就不一样的历史新闻篇章。      夫子果敢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过程必将铸就不一样的历史新篇章。      凌靖相信民族革命会取得最终胜利,相信同盟军在建辉煌!      务农你们是汉族人民族也是华人、果敢人们的英雄,你们是果敢这个地区最伟大的革命主义部队。      务农我知道果敢民族一定不会被缅军集团所控制,还有那么几个在奋斗中,说明果敢民族总有一天会从世界跳出来。相信收复果敢不是一个梦,它将会成为果敢民族的信仰。      务农你们的努力不会白白浪费的,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缅甸大缅主义的实行实在是不复合他们的信仰。      果敢资讯网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对祝福台的使用,祝福台更新重装过后,又上线了!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瓦砾上的读书声—南郭村永红小学探访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15 17:32:4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 央世涛)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一年来我时常深入特区各个角落、村寨,记录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这次,我将镜头对准了缅甸联邦第一特区果敢县西山区大水塘乡南郭村永红小学 —— 这所承载着母亲童年记忆,历经风雨,在战火与贫困中顽强坚守的学校。


  缅时凌晨 4 点 30 分,我们从第一特区首府老街市金象城区出发。出发时天空便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这趟行程不会一帆风顺。记忆里母亲总说南郭村的清晨飘着茶花香,可此刻阴云低垂的天际,却让这场故地重游蒙上不安的底色。一路上,车辆驶过南里、白坟、草坝寨等村寨,儿时随母亲探亲的画面与眼前景象早已天差地别,而那所学校在我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越往前行,路况越差,原本还算平坦的道路逐渐被泥潭和坑洼取代。我们一行 5 人驾驶的两驱皮卡车在这样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每一次颠簸都让人心惊肉跳。我一手紧紧抓着扶手,另一只手护着拍摄设备,眼睛时刻盯着前方的道路,生怕一个不小心发生什么突发情况。

  当车辆行驶到大水塘街时,天空中的乌云愈发厚重,一场大雨似乎即将来临。从大水塘街再往前,就离南郭村不远了,此时的我,内心既充满期待,又有些忐忑。期待着能早日见到那所充满故事的学校,忐忑的是糟糕的天气和路况可能会给我们的行程和拍摄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

  果不其然,在即将到达南郭村时,雨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雨水打在车窗上,模糊了驾驶员的视线,雨刮器在玻璃上徒劳的摆动,却始终甩不开蒙在窗上的水幕。驾驶员不得不摇下车窗,探出头去,才能勉强看清被雨水洇湿的土路。幸运的是,大雨没有倾盆而下,否则我们的皮卡车极有可能在这样的道路上侧滑或者深陷泥潭。我们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车辆,缓慢地驶向村子。

  进入南郭村后,道路变得异常狭窄,窄到几乎只能容一辆车通过。两旁的房屋虽然有些破旧,依稀能辨出旧日商贾云集的富庶气象。此时,雨越下越大,路上,我看到许多打着雨伞、穿着拖鞋的孩子,他们的脚下早已被泥土附着,背着破旧的书包,有的甚至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南郭村的气温明显比老街更为寒冷,看着孩子们在雨中艰难前行的身影,我的心中满是心疼与感慨,这些在泥泞中跋涉的小小身影,是否也是当年母亲求学的模样?



  早上缅时 6 点左右,天空灰蒙蒙的,沿着狭小而陡峭的斜坡,我们终于抵达永红小学。走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被飞机轰炸后主楼的残垣断壁,校门旁边两层式的教学楼第一层是教室,第二层是教师办公室,虽勉强立着,但墙面上却爬满了蛛网般的裂痕,窗框已经悬空地挂着。正对校门的平房教室的外墙上一条条裂缝似乎也裂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歪斜的房梁上垂落着褪色的横幅,被雨水浸得字迹模糊。而在它身后,还有着一样的平房教学楼。主楼后方的厕所更是惨不忍睹,地基不稳,碎裂的铁质瓦片混着泥浆,在雨中泛着冷光。

  为防止孩子们误入废墟,学校用参差不齐的瓦片围出隔离带,可随风摇晃的铁质瓦片发出相互碰撞的声音,在废墟前显得格外无力。这片静默的废墟如同横亘在校园里的一道伤疤,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是书声琅琅的求知殿堂。

  年久失修的电线因大雨瘫痪,整个村庄陷入一片昏暗,手机信号也随之消失。早早来到学校的孩子们趴在斑驳的课桌上,眯着眼睛努力辨认课本上的字,教室内仅有的几缕光线从残破的窗口挤进来,在潮湿的空气中晕染成朦胧的光斑。墙壁上,一条条裂缝如同狰狞的大嘴,让本就狭小的教室更显拥挤杂乱。木质结构的两层教学楼在雨水的侵蚀下不堪重负,上下层仅以普通的木板相隔,上层作为老师们的简易办公室。当老师们在楼上走动时,木板总会发出令人不安的咯吱咯吱声,每一步都像是在发出危险的预警。而浸透雨水的房顶木梁,早已变形,在经年累月的侵蚀下变得脆弱不堪,木头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潮湿的霉斑,仿佛一把随时会坠落的利剑,悬在下方教室里孩子们的头顶。学校的厕所因轰炸波及和年久失修,早已残破不堪,地基不稳,仿佛一场狂风暴雨就能将其吹倒。厕所房顶大面积漏雨,一下雨,里面就成了 “水帘洞”,学生和老师们每次上厕所,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发生意外。




   然而,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南郭村永红小学的200多名学生依然坚持着学习。全校仅有五名教师,七个班级的教学重担压在他们肩头,这使得上课时常常有一两个班级只能在老师布置任务后自行学习。孩子们望向教室门外的眼神中,有对战争遗留下来的恶劣环境的无奈,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这份坚韧与执着,深深打动了我。当我与一些孩子交谈时,更发现令人痛心的现实:许多学生的家长因轻信 “打工暴富”的诱惑,放任孩子早早辍学外出打工,任其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但掀开这些看似叛逆的表象,他们的眼中依然闪烁着纯粹的求知光芒。

  在与学校老一辈的老师们交流中,我了解到了这所学校悠久而曲折的历史。永红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1910年前后的南郭私塾学堂,原校址位于南郭大庙房。那时,来自中国的贫寒秀才在此教学,学制为1 - 4年级(俗称初小),课程以教授四书五经、千字文、三字经等古籍著作为主。直到1920年后,才开始有了《国文》、《修身》等教材。据杨国信老先生回忆,李文鸿、丁国相、邱世豪、李文斗等老一辈在少年时曾就读于此,从这些老前辈的生辰年龄可进一步佐证学校的教育历史可追溯到1910年前后。

  1955年,学校迁移至南郭瓦匠房办学,并更名为南郭小学校,学制也改为1-6年级(俗称高小),开始沿用近代学制、课程以及校园管理模式。当时的教师队伍多为中国无业人士及国民党流散军人。1968年,缅甸共产党执政果敢,以大水塘乡为区政府驻地成立了永红区,学校校名也在那时变更为永红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2000年,永红学校迁移至南郭村丫口中心区续办,至今已有24年。2010年前,学校的教师多为中国教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无力承担中国教师的薪资,教师队伍渐渐转变为以本地教师为主体。

  学校的校训“知行合一,笃信立诚”,深刻地诠释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的期望。“知行合一”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强调南郭小学的学子应当以“知”为学习生活的重点,以“行”为今后发展的重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笃信”源自《论语・泰伯》,要求学子们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勤学好问。“立诚”则语出《易》之乾卦,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对于个人的修为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至关重要。

而那首由原国民党军人王兴国老师创作的校歌,更是充满了对学校的热爱与期望。“果敢西山区南郭民众小学校,建设在美丽的山峰腰。龙盘虎踞清又静呀、溪水涛涛,四面的新鲜空气长拥绕……” 歌声中,描绘了学校曾经的美好,也寄托着师生们对未来的憧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这首校歌就像一首激昂的战歌,激励着孩子们努力学习,勇敢前行。

  清晨的雨幕笼罩校园,原定的早操无奈取消。下午,孩子们踩着渐渐放晴的天色陆续返校,先分工合作清扫了因雨水带来的落叶和积水。当陈旧的铁质轮毂钟发出浑厚的鸣响,第一节课的铃声悠然回荡。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面因年久失修,加之残留的爆炸痕迹,在雨后积满了浑浊的水洼,行走其上稍不留意便会打滑,但这丝毫没有阻挡孩子们运动的热情。老师神情专注地在周围来回踱步,时刻提醒着孩子们注意脚下,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生怕有孩子不慎摔倒。随着老师有力的口令声,孩子们整齐划一地伸展着肢体,尽管动作不算标准,可每个动作都饱含着他们对健康和活力的追求。


  结束运动后,五年级同学迎来了第二节课音乐课。教室外的墙壁上,弹片孔与裂缝交错,可孩子们的歌声却如同春日的暖阳,驱散了室内的寒意。孩子们齐声唱起歌曲《高飞》,他们的声音或许稚嫩,却充满力量,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对自由和未来的向往。歌声中,仿佛能看到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穿越战火,飞向远方。


  紧接着是书法课。老师手持毛笔,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工整的方框,然后提笔写下“永静家教”四个大字。那笔墨在黑板上晕染,仿佛在诉说着学校的历史与传承。孩子们纷纷拿起毛笔,神情专注而认真,笔尖落在粗糙的宣纸上,留下歪歪扭扭的字迹。尽管笔法生疏,但他们一笔一划都写得极为用心,仿佛要将这四个字所蕴含的深意,深深镌刻在心中。


  下一节课是四年级的美术课。老师站在斑驳的黑板前,用粉笔仔细地勾勒出一朵盛开的莲花。莲花的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老师在旁边工整地写上“出淤泥而不染”几个字,然后向孩子们讲解莲花的含义。孩子们睁大眼睛,听得入神,他们稚嫩的脸庞上满是思索的神情。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纸上描绘着自己心中的莲花,那一幅幅画作虽显稚嫩,却饱含着他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下课时间到了,老师再次敲响着用铁质轮毂做成的简易铃铛。这声音,在风雨中显得格外苍凉,音在残破的校园中回荡,却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孩子们如同欢快的小鸟,奔向简易的操场,他们在操场上嬉笑玩耍,有的追逐打闹,有的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小秘密。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纯真而美好,让人看了既心疼又欣慰。

  有的孩子来回学校一趟就要走一个小时左右,学校只能把早上放学后回家的时间加长。放学路上,路面坑坑洼洼,积水四溢,泥巴裹满了孩子们的鞋子,他们三五成群,互相交谈打闹着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当路过正在施工的新学校时,孩子们都会停下脚步,眼中满是憧憬与期待。那尚未完工的建筑,在他们眼中,是希望的象征,是未来的模样。他们想象着在崭新的教室里读书学习,在宽敞的水泥操场上尽情奔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尽管当下的求学之路充满艰辛,但孩子们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能在新的校园里,追逐自己的梦想,拥抱美好的未来。

  新校舍的建设已然破土动工,但老师却面露愁容地解释道:“虽然校友会与村上家家户户已经捐赠了部分资金,但目前资金缺口仍然巨大,后续的教学设备添置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一幕,与现代化校园形成刺眼反差。当有些孩子在教室享受智能教学设备时,南郭村的孩子们还蜷缩在墙体开裂的危房里,用漏风的窗户抵挡寒风,当其他学习操场铺设着塑胶跑道时,这里的孩子仍在坑坑洼洼的操场上奔跑。

  这也是我想通过文字和镜头传递的现实,南郭村的孩子们已经在危房中坚持太久,他们需要安全明亮的教室,需要平整的操场,需要能够承载梦想的新校园。每延迟一天完工,就意味着孩子们多一天暴露在危险中,多一天错失与外界接轨的机会。那些从破旧不堪的窗户里漏进的风,不仅吹凉了课桌,更可能吹散孩子们求学的希望。

  离开南郭村永红小学时,天空依然阴沉。回望那所破旧却充满希望的学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所历经115年左右风雨的学校,在战火与贫困的双重打击下,依然顽强地坚守着教育的阵地。这里的孩子们,用他们的坚韧与执着,诠释着对知识的渴望。这里的老师们,用他们的无私与奉献,守护着孩子们的梦想。

  我深知或许无法立刻改变南郭村永红小学的现状,但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关注这些在困境中努力求学的孩子们。也许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这所充满希望的学校能够迎来新的生机,让这些怀揣梦想的孩子们能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而我所能做的就是用镜头和文字,让更多的人听见瓦砾上的读书声,看见废墟中成长的希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show

打赏列表共打赏了0次

cry
还木有人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果敢资讯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9-26 05:58 , Processed in 0.06191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