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联邦第一特区果敢县西山区楂子树乡的半山腰,萨尔温江水静静流淌,牛场村明华小学如一颗微光闪烁的星子,缀落在苍翠群山的怀抱之中。这所只有37名学生和2名教师的小学,虽是第一特区规模最小的学校之一,却肩负着六个年级、跨越汉傣两族的教育使命。山野之间,读书声与欢笑声交织回荡,成为这片土地上最鲜活、最动人的声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司富国老师独自一人承担起整所学校的教学重任。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科学——所有课程都由他一手包办。直到2025年秋季学期,学校才迎来了另一位老师,结束了司老师“一人一校”的坚守。每天七节课,从清晨延续至日暮。周一到周五,孩子们沿着山间小路徒步到校,校园里书声琅琅;直到周末来临,喧闹散去,这片山野才重归于宁静。
司富国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楂子树乡人,毕业于老街市果敢中小学校。怀着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深厚感情,司老师于2015年回到村里任教,至今已默默坚守了十个春秋。他的弟弟同样投身乡村教育,在邻近的荒田村小学执教近十年。兄弟二人以青春为笔、以热忱为墨,在这片群山环抱的土地上,写下了动人的“坚守”二字。
近年来,特区文教局大力推进全区教材、教学模式及考核标准的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山区学校教材版本杂乱、教学资源分散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明华小学迎来了显著的发展与转变。统一的教材为教学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使孩子们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近两年,该校升学率持续位居楂子树乡前三名,即便转学到外校的学生,也能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随着特区政府公费培养的师范教师逐步加入到特区教师队伍中来,山区小学也将逐步告别复式教学的困境。
明华小学的微光,正是果敢山区教育的缩影。尽管学生数量不多,但明华小学的教学质量并未因规模小而打折扣。相反,小班教学让老师能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因材施教。
教育的本质,是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如今,萨尔温江畔这盏教育之灯,正在群山环抱中愈发明亮。
(记者 赵恩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