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缅甸全国和平大会引起普遍关注。国际社会乐见缅甸走上民族和解、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坦率来说,这条路虽然充满期望,但也同样充满了不确定的危险。
2016年8月31日,昂山素季及其他缅甸政府领导人与前来参加21世纪彬龙会议的代表合影
从地理上来看,缅甸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南部炎热的湿地、中部干爽的高地以及北部丛林叠嶂的山区。在历史上,这个国家很少真正成为一个整体。大多数时候,居住于不同区域的族群都是处于血腥的战争之中。好战的缅族中央王朝从来没有征服过更加彪悍的北方山民,这种情况甚至在英国殖民时期也没有得到解决。
尽管缅甸拥有一个人口数量处于明显优势的主体民族——缅族,但缅甸从未真正完成过民族国家的建构。少数民族不管是在文化心理、宗教习俗还是在具体的实践治理中,都始终保持着很大的独立性。且不说大小林立的各路“民地武”,就是在文化上,北方的少数民族也始终与缅族构成基督教——佛教的对峙。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上,缅甸与其他亚洲国家有很大不同,不是因为衰落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而是在最强盛的时刻,被英国人所征服。缅族人一举由泰国的征服者,变成了英国印度殖民地的一省,沦落为殖民地的殖民地。也正因为此,缅族人的抗争才极其激烈,以至于英国人最后无法采用殖民地本地精英作为代理人的惯常殖民模式,而采取了以北部山地民族充实警察部队,对中南部缅族人高压镇压的作法。这种作法带来了两个恶劣的后遗症,一个是缅族人对充当殖民者爪牙的山地民族的怒火,一个是形成了富有军事技巧的山地民族武装。
缅甸人民曾奋起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今天的“民地武”,基本上起源于当年缅甸英国殖民军中的少数民族军团。比如克钦军就脱胎于英国人创设的山地特种部队。这两个后遗症造成了这样一种悲惨的局面,那就是一方面,代表大缅族民族主义的缅甸军方发自内心地仇恨少数民族,但是另一方面,战斗力羸弱的缅甸政府军又无法战胜训练有素的少数民族武装。
缅甸政府军始终无法战胜训练有素的少数民族武装
昂山素季当然希望能够完成父亲昂山将军和平统一缅甸的遗志,久经战乱的缅甸也的确人心思定,但是真正要实现民族和解,恐怕还有非常漫长的道路要走。 这里面最主要的现实原因,倒未必是历史仇怨,而更可能是复杂的利益纠葛。一方面,选举上台的民盟与长期只手遮天的缅甸军方,始终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博弈。虽然昂山素季已经成长为一个老辣的政治家,已经不会激进地去挑战军方,而且军方也表现出了对于昂山素季的尊重,但是民盟要想真正地落实执政思路,推动缅甸的民主化、现代化,却不可能不去动军方的蛋糕。大量军方的退役将领,牢牢把持着缅甸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岗位,民盟要想推进机构改革,就不可能不与这些势力发生冲突。而一旦发生冲突,军方最可能采取的抗议策略,恐怕还是借着敲打少数民族武装来给政府施加压力的老套路。
昂山素季
另一方面,“民地武”内部也同样是山头林立、各怀心思。老的“民地武”将领,武装斗争了一辈子,见多了腥风血雨,的确有卸甲归田、安享富贵的心思,但年轻人未必甘心放弃手里的地盘和武装。“民地武”控制的地盘里自然资源丰富,商业贸易兴盛,恐怕谁也不会轻易把聚宝盆拱手相让。
坦率来说,昂山素季的道路是正确的也的确充满了希望,但是从希望到现实,往往还要跨过危险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