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时政(2017/1月份下篇) 观察员:王子瑜
当局任命“国家安全顾问”的意义何在?
总统吴廷觉于1月10日发布2017年第一号总统令,任命吴当吞为联邦政府国家安全顾问,职责是“就国内国外安全威胁向总统和联邦政府提供战略分析,以国家安全稳定为主要任务”。这一衔职在民盟执政一年之后才出现意味着什么?笔者以为此现象表明民盟执政当局为了致力于摆脱缅军方的影响和控制,继“国务资政”一职之外,又创造性地增添了另外一个可在一定领域抗衡缅军方势力的要职。它的作用就是,保障总统的国防安全决策不再只是听取来自缅军方的报告。缅军方意见左右缅甸国防及国家安全决策的戏码亦将由此而落下帷幕。
缅甸联邦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什么?
自1月25日起缅军开始针对同盟军红岩根据地发起军事进攻,然而,从网络新闻报道内容来看,缅军似乎又在自己挑起的战端里损了不少兵折了几名将。或许缅军的战略意图是要给本来就脆弱的“21世纪彬龙会议”添点乱,顺便让以汉族为主体的同盟军和家人无法安度传统新春佳节,压根儿就不在意其部被同盟军歼灭了多少兵员。假如缅军头以为仅凭一些人的牺牲就可以换来国家的长治久安,那么,这想法就未免太简单粗暴了。笔者认为缅甸联邦面临的真正危机不是军事冲突,而是“国家认同感”的丧失。
国家,因想像共同,愿景认同及契约精神而产生,如今缅甸国家中的众多民族组织对国家怀有各自不同的想像,诉求各有不同,对联邦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各方势力“走向共和”已经失去了愿景的支撑,于是,导致联邦体制难以维系,然而缅军方似乎仍未意识到他们所采取的军事压服只会促成更严重的分裂。
1947年昂山将军等构建出来的“缅甸联邦”这一想像共同体因为获得绝大多数山地原住民领主的认同并签署“彬龙协议”,这世界地图上才有“缅甸”当前的模样,然而,自缅军人利益集团发动政变上台把持朝政以来,“彬龙协议”就已名存实亡,这说明,“缅甸联邦”这个想像的共同体还没有真正巩固就被贪婪的缅军人利益集团给玩坏了。由于缅军方没有用行动去维护真正意义上的“联邦共和”,“缅甸联邦”也就没有了团结各民族的聚合力。如今昂山素季将其父的政治遗产重新包装拿出来兜售,但却因徒具其名不符其实而险遭夭折。缅甸新一代的执政集体、领导人乃至政治家们均未能根据新的形势需要,构建出一个能够凝聚所有联邦成员的“想像共同体”。加之缅军方只认死理,罔顾导致联邦离心力产生的根源,偏执地把所有民族武装视为“叛乱分子”,于是,缅军方自诩“肩负维护缅甸联邦领土完整使命”而在全国各民族地区发动内战。殊不知,缅军方的举动正是将国家推向长年动荡和分裂边缘的祸根。
《保护少数民族权利法》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当局计划于本月底(1月31日至2月3日)召开制定《保护少数民族权利法》专项研讨会,并且此前就已组建专门小组着手起草法案细则。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当局开始意识到“维护民族平等,尊重各民族风俗传统及生存发展权”,而是一股足以对抗大缅族主义的思潮正在形成,无论该法案能否顺利通过,缅甸国家在近年来已逐渐形成“少数民族权利不可被剥夺”的广泛共识。这份共识终将有望形成一股洪流,把大缅族主义思潮给淘汰或淹没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