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7-10-14 10:56:56
|
只看该作者
(三)在英日缅甸战争中缅人与罗兴伽人的不同立场
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在缅甸大地上与英国殖民者展开了争夺战,使缅甸的局势更为复杂。一方是先到的老牌殖民主义英国,另一方是新兴的亚洲殖民主义日本。缅甸的各股政治力量、各个民族或族群面临着选择——或借助日本的力量赶走英国殖民者并实现独立建国,或继续跟随英国殖民者而成为其抵御日本侵略和反对缅甸民族主义运动的力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谋求民族运动的一批缅甸精英人物选择借助日本的力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并获得缅甸独立的道路。昂山将军在日本的支持下,组建了“缅甸独立义勇军”,并多次率领该支武装参加日军对英军的战斗。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后成立了以巴莫为首的缅甸执行政府,宣布缅甸脱离英国统治。1943年,巴莫与昂山等人受邀访问日本,回国重组缅甸傀儡政府,昂山担任国防部长。直到1944年日军在战场节节败退,昂山才开始转向支持美英的同盟国一方,并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以对抗日军。
罗兴伽人与克伦人等基于自身利益和政治理念选择了继续站在英国殖民者一边,成为日本侵略者和包括缅人在内的缅甸民族主义运动的对立面。日本入侵缅甸后,若开北部成为宗教对立和种族冲突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有效占领若开并使之成为入侵印度的支撑开始,日本军队就极力拉拢若开的佛教徒,用日式武器武装“若开爱国武装”(the Patriot Arakan Force),并利用该部队打败了英国军队。随即英国人如法炮制,于1942年4月组织吉大港穆斯林成立了名曰“第五纵队”(ForceV),对“若开爱国武装”发起了反击。第五纵队的攻击对象不是日军,而是若开当地佛教徒和佛教场所,所有布帝洞佛教遗迹均遭到第五纵队的彻底毁灭。在英国军队不断败退的间隙,约有8万罗兴伽人跟随英国军队撤退到孟加拉。
从1944年1月日本军队投降撤出、英国人重新统治缅甸至缅甸独立建国之前,若开的穆斯林与佛教徒之间的冲突一直在继续。居住在若开北部布帝洞、孟都地区的罗兴伽人要求把他们的聚居区单独划分为穆斯林领地,还组建了由尕辛率领的武装部队控制了若开北部。在英国同意缅甸独立之时,罗兴伽人提出与英国单独谈判的要求,但未能获准。尽管罗兴伽人建立穆斯林领地的要求未能实现,但在罗兴伽人心中已滋生出想要从缅甸分离出去的念想,而在缅人心中则埋下怀疑其忠诚性的种子,乃至于昂山将军与缅甸各民族的代表签署《彬龙协议》时没有邀请曾经站在英国一方的罗兴伽人、克伦人和孟人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