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4-21 04:13 PM 编辑
自民盟参与缅甸总统以来,外界都对这个所谓的民主派别抱以厚望,期待他们当选后能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以结束缅甸内战带来长久的和平。而民盟在也处处表象出争取和平的姿态,其英国领导昂山素季更是从废纸堆里翻出了《彬龙协议》,声明若赢得大选将按彬龙精神举行和谈,以换取民地武装的声援。在频繁外访和对内政治承诺下,民盟终于迎来了街头政治的胜利,众望所归的赢得大选。随后推出了据说有孟族血统的吴庭觉出任总统,成功获得了国家名义上的统治权。
于是乎外界开始开始欢呼起来,虽然对军方是否能实现平稳过度还还保持警戒,但对民盟的和平诚意却从不怀疑,似乎只要军方同意交权就可以迎来期待已久的和平。无论周边国家还是民地武装,也都满怀期待的看着民盟,期待她们放出和谈的信号。甚至准备在军方拒绝交权的时候给予必要声援。然而现实真会如想象中的美好吗?恐怕并不见得。虽然民盟以前一再表明自己会不会违背诺言,但好话谁都会说,越是强调自己有信用的人反而越可能违背诺言,民盟的政治信用如何同样是未知数。
但半个月后,忽然在小范围内流传出一则关于缅甸枪械采购的新闻,为所谓和平承诺蒙上了阴影,也让民盟的真实面目开始显现。4月16日,菲律宾某兵器制造公司发布信息称,其武器经过缅甸军方两年多时间测试和审核,终于在自动步枪招标中夺标成功。 并声称其提供的枪支相比目前缅甸军方使用的,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可靠性和精度也有明显优异。这则看似普通的新闻背后,却蕴藏深刻的内涵。众所周知,缅甸军方的轻武器一直是中国提供的,这次却抛开中国,选择了和中国在南海敌对的菲律宾,要说没有政治意图鬼都不信。
相对而言,中国也是最不希望缅北战火蔓延的国家,按惯例,一旦战事扩大,中国必然限制军供以控制战争规模。缅甸提前联系好新的武器供货商,就避免了对缅北用兵时武器断货的风险。对菲律宾而言,缅北战事会影响中国边境安全,必然会牵制中国部分精力,这正是菲律宾和其后台希望看到的。这也说明缅甸所谓的大选,所谓的和谈都是骗局,只是他们换取备战时间的手段,而现在他们备战已经完成,只等合适的时机了。这也证明了民盟的上台并不可能给缅甸带来真正和平,缅军对民地武装的备战非但不会停止,反而会加强。而民盟的任务则是骗取民地武装的信任,让他们放松警惕以便于缅军的突然袭击。
可能有人会认为军购和民盟无关,是军方的单独行为。但昂山素季之前的承诺却暴露了她的真实目的,那就是所谓按彬龙精神举行和谈,而不是《彬龙协议》。这之间的差别在于,《彬龙协议》是一个事实存在的条款,不好更改,而彬龙精神只是一个框架,想怎说都可以。当年的《彬龙协议》本身就是一个骗局,遵循骗局的精神无非就是继续骗大家。至于菲律宾的枪支是否真的价格便宜可靠,反而不那么重要了,可能只是恶心中国武器的托词而已。
其实无论民主派还是军方,他们的前身都是二战时随昂山追随日本的缅甸伪军,本就系出同门。而民盟的创始人里多数是军方出身,其和军方的斗争表面上声势浩大,又是游行又是软禁玩的昏天暗地,但他们到底存在多大矛盾却值得怀疑,甚至可能他们的政治目标都是一致得,只是在演戏给外界看。以军方掌握的权利,真要打压民盟的话早就可以玩肉体消灭,还能让他们蹦达这么多年么?虽然军方被塑造成一个残暴独裁的形象,但他们对民盟的态度上,反而真没见的有多残暴,无非也就是软禁了个别人而已。
从种种迹象来看,民盟很可能只是军方的一个分支,他们实际一体的。无论什么敏昂莱、登盛、瑞曼,还是英国人昂山素季和他的孟族血统司机丁觉,在对待所有缅北民族武装问题上绝对是立场一致,而在对付外部压力上,又彼此分工,高度协调。双方所谓的斗争只不过是军方的一种手段,用来缓解国内矛盾和外部压力的手段。也可以在必要时,作为内战中释放和平信号麻痹对手和套取情报的工具,甚至可以在内战失败后假装政权更替,来否定之前罪行或承诺,以此保证其势力继续占据缅甸统治地位。
对民地武装而言,只有不断强大自身,才可能争取到自身的权利。历届缅甸政府都是靠欺骗起家的,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显然不现实,对他们的承诺也不能过分当真,只有东西到手了才有与其谈判的基础。如果轻信敌人的花言巧语而放弃抵抗,换来的只能是再次上当,把自己的民族重新带入灾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