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貌梭-迈坝坝佤山区中佤民族士兵的影像-第二章
(磨马卡)2016年3月7日
缅共进入佤族地区
1968年1月1日缅共从勐古地区再通过果敢地区进入佤族地区。进入的缅共东北军于1969年由角丁参谋长领导的小分队渗透北部佤族地区并组织起来。原先被中国培训对抗国民党的佤族游击队也被收编。
北部佤族地区收编的有鲍友祥的昆马地区游击队、赵尼来的邦歪地区游击队、达布耀/岩伦的岩城游击队、勐登地区的鲁兴国自卫队并组建了缅共最早的501营、502营、503营。能够快速收编组织除缅共的组织活动、被中国提前训练外,离不开有足够的组建部队所需的各类军需物品的后勤支持。这样生下来就成为佤族士兵大多数被缅共收编。一些人认为,佤族地区内由于粮食缺乏、谋生的工作少,对于佤族青年而言,当兵才是他们选择的专业和出路。这样的才能可能是一个好的条件,但离不开佤族的革命运动与缅共的组织收编的作用。
此外,有很多因部落战争导致的战争伤害问题和遗留孤儿的温饱问题、父母过世后留下来的孤儿等。这些儿童被缅共集中领养给予教育,年龄大后就成为缅共的士兵。有一部分年龄还没到就被作为士兵安排到后方搞炊事工作直至慢慢长大。佤族地区是缅共最好的兵源。佤族山区的士兵经得住贫困、吃苦耐劳是缅共的主要力量。此外,佤族士兵作为缅共的主要力量经历大小战斗后,成为战斗经验丰富的士兵。
1972年滚弄、海格坝战役后缅共东北军区决定突破佤族地区的决定。萨尔温江西岸勐郭西西万达邦地区由旅长索吞顶与政委恩潘敢领导的2旅旗下有3031营(特务营)、3033营(1营)、3037营(3营)、107营等组成了一个旅。
由政委李忠强领导的5旅旗下有502营、4045营、4046营、4047营,旅长彭家富领导的8旅旗下有501营、503营、3035营、4048营于1973年初进入攻占收复佤地区。担任旅首长职务的恩潘敢和索吞顶以前是腊派诺赛部队的,彭家富是彭家声的弟弟,李忠强是果敢人,1989年参与果敢部队脱离缅共后与重新背叛彭家声2兄弟的杨茂良、杨茂安2兄弟联合。他们叛变失败后去到政府地区休息。
就这样攻占了北部佤族地区从勐冒到曼相的地盘。勐冒到昆马、岩城、达曼海、营盘边境一带都清除了国民党残军和自卫队,也收复了那高、邦伞、邦养地区。不只是政府军基地,楠亚永的台湾侦探基地也被收复。莫帕自卫队向5旅投诚。之后,越过南卡江进入到景栋北部贺岛、勐波地区。就这样,1973下半年包含原北部佤族地区也成功收复了南部地区。1974年缅共东北军区总部迁到邦伞驻扎。此后,因经过大小战斗并组织收编在1976年缅共东北军区扩大组建了一些新旅。原5旅增加新兵后组建了683和685两个旅。扩大组建了12旅。收编了在孟波与勐拉之间色勒地区活动的赛艾敏(又名)赵昆明的傣族部队并组建了包含3个营的768旅。除了768旅,其它旅都是以佤族士兵组建的部队。
此后,1977、78、79年缅共中央总部也搬迁到了佤族地区驻扎。就这样,佤族地区在缅共的统治下集中起来组建成把昆马地区方向称为北佤县,邦伞地区方向称为南佤县来管理。该地区内1979、80年敏阳昂战斗莫帕地区重新回到政府军的统治。
缅共收复了大部分佤地区,对于佤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原先种族部落区别生活的佤种族部落第一次统一起来。根据不完整统计34个佤部族有27个与缅共联合。大约4个部落与政府联合,约3个部落与国民党残军联合。
佤族与缅共CPB
根据以上所表明,因缅共进入佤族地区,对于佤族大多数都得到统一。此外,成为了一个佤族生活的地区包括缅共部队的佤族士兵完全脱离了国内政府的管辖。在缅共统治的20年内发生的大小战斗,对于佤士兵得到来很多军事政治经验,也培养了整个佤族地区内有威信的军事政治经验丰富的领导人。那里面有12旅的赵尼来,683旅的鲍有祥、赵忠丹,685旅的肖明亮,8旅的岩伦、三木鲁、岩恩等比其他人更高了一个头。就这样,佤族领导们不只是在军中担任旅级行政管理方面担任县级,还在1985年缅共第三次代表大会中赵尼来与鲍有祥成为了中央候补委员。
中国边境线上的佤族在缅共时代与政府军激烈战斗的时期内佤地区的佤人民开始与中国展开社交贸易往来。1980年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开始实施后发展的更快。此外,与边境一带中国国内的佤族居住地关系更加的密切。
与缅甸佤族地区的临近的中国国内也有一个佤族自治区。故此,佤种族们关系都很密切。缅甸国内的佤族儿童到中国佤族自治区上学。根据目前确认的数据缅甸国内有大约60万佤族,中国国内约30万。
缅共驻扎了近20年统一了佤部族,经历了大小战斗使用先进武器丰富了先进战争的经验,出现了统一佤部族的民族领导人,此外,佤族完全脱离了政府权力机器的统治,有了一个佤族士兵防卫的地区等得到这些益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