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茂@胞波 (注:“德佑”指中国人或华人,“格拉”指印度裔或印裔穆斯林) 这篇来自社交网站FACEBOOK的文章反映了传统缅人知识分子对中国人及华人的理解及态度,具有一定代表性,作者将华人与印度裔(穆斯林)作比较,一定程度表达了对位于缅甸东西两个大国的担忧及态度。如果有些字句令人感到不适,那就摇摇头,换个角度来看就好了。编者
正文: 喜欢并接受格拉的所谓“民主战士”,对德佑却深恶而痛绝,不分种族、肤色、男女,一律站在格拉那一方,只要是针对德佑,立即给予猛烈的攻击。这是德钦布茂(本文作者)发现的民主人士偏激的德性。其实格拉与德佑具有许多共同点,当然也有差异。 首先由德佑谈起。德佑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即:(1)根据政府间的关系,从中国大陆入境缅甸来搞生意的德佑;(2)由于本国移民局官员的腐败,由边境大摇大摆进入缅甸,以他们的文化来覆盖缅甸文化,并假称佤族等少数民族的德佑;(3)不管何种原因,已经在缅甸融入主流,既尊重当地宗教文化,亦不参与政治,远离是非场,安分守己,低调生活,在缅甸落地生根的缅籍德佑。 以上三类中的第一类,与本国政府有关单位的素质能力直接相关。已发生的所有事件,从密松(水电工程)到(莱比塘)铜矿,均由于执政者无能、无为、懦弱而导致。关于该点,大家的确要将自己的政府推向适当的正轨。然而这里必须注意一点,推向正轨之力必须适度。中国(对于缅甸)是不交往不行的特大邻国,不能将关系搞砸,无论是登盛政府,还是昂山素季集团,均须搞好与中国的关系,这是真理。关于第二类,即号称佤族的山上德佑,首先肯定是要监督好自己的移民局官员。其次,须将他们拉入自己的文化领域内,须让他们进入学校,懂得‘缅文非学不行’,还须让他们逐渐了解,欲在缅甸生存,即必须在缅甸社区循规蹈矩(融入主流)。关于第三类属于缅籍德佑,也即接受融入缅甸文化的德佑,他们是十分受欢迎的群体(现在仍然被称为“胞波”,编者注)。他们很会做生意,为社会增添不少就业机会。他们熟悉接受缅甸当地宗教与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对当地宗教文化进行蔑视和侮辱,在全缅甸各地寺庙、佛塔、学校,这些缅籍德佑的慷慨解囊的善举,随处可见。他们对国家的所有纠纷矛盾,自毛(泽东)时代以后,已经完全不再参与。他们忠于自己居住的国家缅甸,对他们根本无须存有任何质疑。而且不管大陆的中国人怎么样,他们的立场只会站在缅甸这一方。另外,该第三类德佑与缅甸任何一种民族通婚后,生出来的孩子,与其汉化,反而更加缅化,更加热爱缅甸,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再谈格拉。格拉也可以分为三类:(1)偷渡进来的格拉;(2)境内已有的格拉;(3)收到国外政治、金钱支持的格拉。不论是哪一类格拉,他们已经如同网络般分布全缅各地。尽管会有一些“缅化”了的格拉,但为数极少,微乎极微,委实无法作为一个群体来类别。 谈到德佑与格拉的区别,我们称之其为德佑,根本无事,但假若称之为格拉,还真会出事!似乎有所冒犯!(“格拉”一次在缅语中有歧视性,印度裔穆斯林本身反对这样的称呼,编者注)其实,既然德佑可以称其为德佑,为何格拉却不能称其为格拉呢! 偷渡入境的格拉,与境内已有的格拉,组织穆斯林兄弟联盟,为偷渡者弄到身份证,然后使其遍布全国各地,这样的情形,不时在媒体报刊报道中能够看到。他们不像德佑那样好好搞生意,而是卷入国家的政治纠纷中,很多人已经渗入某些人多势众的集团,争取地位,得手后将他们的穆斯林文化强行注入缅甸国家的机体。(在‘亚希’还在时,缅人买猪肉,必须躲开格拉,不能让其看见,由此可见他们的德性!)他们与佛教徒的寺庙竞争,不择手段拼命修筑清真寺,有些地方,将清真寺塔尖建得比佛塔塔尖更高!因此经常发生矛盾纠纷。不管他们居住缅甸境内有到少代,他们绝对不会融入缅甸的文化生活,而且尽其所能让缅甸文化适应其穆斯林文化。留有阿拉伯式的长胡子、戴上毡帽、穿上长衫、渗透进入缅甸政治领域。不管是巩发还是孔雀民盟,他们都抢位进入。善于开口闭口使用“人权”这样漂亮的词语,十分狡猾阴险。对缅甸人民信仰的宗教以及民众崇拜的僧侣,时常进行侮辱亵渎,著名高僧‘乐迪’师父到彬木纳、耶嚜丁等地讲经,呼吁民众禁食牛肉时,遭到穆斯林抛掷石块;密铁拉事件中,无辜的吴多必达师父,被强行拉入清真寺后被泼硫酸并被焚烧至死,这些事件均是铁的证明。格拉与缅玛(缅人)通婚后生出的孩子,永远不成为缅玛(缅人)而是变为格拉!这是他们世世代代,雷打不变的事实。真是说不尽,讲不完,恶贯满盈。 在这里,布茂本人想说,格拉与德佑,真是有许多不同之处。恨格拉的缅人,绝不是由于种族歧视、宗教不同、欺压弱小群体等因素所致,而是由于其本身即具备足够仇恨的缘由,方才产生仇恨。因此假若自由斗士们再呼吁:缅人不要仇恨格拉,本人也想回复一句:格拉也要努力“不惹人恨”! 这就是布茂想说的!自由斗士的老祖宗--布茂! 转自搜狐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