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土司杨文炳
果敢土司时期兵役制,百姓称为门户兵,实则是招募制。依官方公情所需,来确定招募数额,1942年以前境内社会治安较好,仅有土司衙门养有30人左右的红包头兵。作为卫队,负责地方治安。称“红包头兵”,是因为他们头缠大红包头,身穿黑白色学生衣裤,腰配大银刀一把,平时负责衙内外安全,若司官出巡,则作沿途和驻地警卫。如奉派到各寨传达官方命令,红包头就以所配大银刀作为上方宝剑。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当地头人的的郑重接待。他们在服役期间,可免家中应出的一切捐派,自己还有月薪,如公差外出,受人羡慕。但如犯错误,同样受到土司官家惩处。其服役年限不定,一般三年一换,若官家认为踏实可靠,可延期留用。1938年后,红包头除佩银刀外,还扛一条英造大十字枪,更显得威风。当过红包头的人退役后,一般被委任为其所在寨子伙头或其他公职。1942年,抗日战争暴发后,为扩充兵员,取消了红包头装束改为制式黄卡几布服装,红包头兵也改称自卫队。草绿色军装,照中国部队训练。1943年初,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规定,招募壮丁服役,组成4个大队分守要隘,多次配合中国远征军作战,表现不错。当时待遇很低,虽规定长官每月发20元(英币小洋),士兵5元,有时几个月还领不到一次,甚至基本伙食都很难保障,但官兵没有怨言,也很少有开小差现象,原因是家属多在果敢,跑回去还会“办逃兵”抓回来,不如坚持忍耐,待抗战胜利,解甲归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