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克钦邦山区,一支精兵扼守战略要冲,挺身挡住缅军志在将克钦独立军控制区切为两段的重兵进攻。 ——缅甸《前沿/FRONGTIER》编辑部
这是一个雾气弥漫的周日早晨,相对的宁静降临在基甸山(注:旧译“吉东山”)阵地上,从这里可以俯瞰陡峭的克钦山地。对守卫阵地的克钦独立军机动旅来说,这是值得欢迎的变化;夜间,他们被缅军炮轰了好几次。
战士们利用这暂时的平静,或聚在一起闲聊,或用智能手机听音乐。有两位把手榴弹保险销当棋子下象棋。其他人在为迎战下次进攻做准备,有的擦枪,有的给六零炮装发射药包。
Utsa Chiang中尉在用望远镜观察一公里外设在N’Hkram山顶一座废村里的敌人阵地,神情看似有些担心。“他们刚刚将120mm炮击炮炮弹运上山,现在正戴钢盔。”他说:“从学校里走出来个军官。”
缅军在废村校舍里挖掘了掩蔽壕,军官们将指挥部设在这里。国际人道法禁止军队利用学校,但一般是指学生或老师在校的情况。但缅军的这一诡计还是令克钦独立军为难,Utsa Chiang中尉说。
“我们不能还击他们。”他对《前沿》说:“只要我们向学校射击,他们就会公开造谣,指责克钦独立军犯下战争罪行。”
基甸指挥官“兰博”少校一面扎紧避弹衣,一面命令战士们回到自己的战位。阵地上猛然加速,战士们跃进战壕,只有下棋的那两位是例外,他们显然想在缅军到来之前下完这局。缅军开炮了,下棋的那两位也已各就各位。
120mm迫击炮弹在山坡爆炸,有的就落在阵地附近,基甸山颤抖了10分钟。战壕里一片寂静,战士们一边祈祷一边担心地倾听爆炸声,估测爆炸点和自己散兵坑之间的距离。很快,克钦独立军开始还击了,双方隔着山脊又炮战了30分钟。
先前从没想到基甸会变成军事阵地,直到两三个月前,这座山还没有什么战略意义。“以前我们从来没在这里建过基地,仅仅在N’Hkram设了个7人的小哨所。” 魁梧帅气的约翰·恩敢少校说,他指挥基甸一带的战事。
但8月17日缅军占领了这个哨所,并威胁向基甸进军。他们从基甸山沿山脊继续东进可抵达中国边界,有可能将克钦独立军领土切成两段。这还将使重要性仅次于拉咱的莱鑫城易受攻击,而且可能引发一场人道危机:附近的迈加央难民营将不得不撤空,同时还会截断第6第8号界碑之间各难民营的通道。
约翰·恩敢少校说,基甸这个名字是两位浸礼会牧师于2013年取的。最近的事变让这个山名具有了预言的意义。在圣经旧约里,基甸是以色列人的士师,他被上帝挑选率领一支只有300名战士的小部队迎战占有巨大数量优势的敌军。
对于克钦独立军战士——他们大多是虔诚的基督徒——这是神迹而非巧合,看来这坚定了捍卫阵地的决心。
克钦独立军总部派出的不是300名以色列勇士,而是其机动旅,一支以俯冲之鹰为徽章的精锐战斗部队。该旅紧急占领基甸,顶住一次次大规模进攻守住了阵地。“最初十分艰难。”一位战士承认说:“我们一面挖战壕一面战斗,无休无止地打无休无止地挖——冒着雨季暴雨,踩着满地泥泞,忍受蚊虫蚂蟥叮咬。”
缅军的反应一如既往:派来数量具压倒优势但却各行其是的部队。缅军士兵如浪潮般一波接一波地冲向山头,但却在克钦独立军的坚固阵地上摔得粉碎。
少数一些缅军到达了基甸山顶——沿克钦防线附近的一排竹钉鹿寨便是他们的坟墓。克钦独立军军官不愿说己方的伤亡,但承认空袭造成了损失。
缅军的战略家们厌倦了不成功的正面进攻,转而采取迂回的手段。克钦独立军战士告诉《缅甸前沿》,缅军于9月底开始实施迂回计划,但很快就在克钦独立军的反攻面前一败涂地。Utsa Chiang中尉是一位克钦独立军特战队成员,他曾因克钦邦太过平静而志愿加入克伦民族解放军作战。他说这次战斗“打了一天,非常激烈”。
“我不知道缅军损失了多少人,但在缅军退下山后,我们看到满地都是血迹和绷带。”
在具有战略意义两个月之后,基甸阵地仍然牢牢掌握在克钦独立军的手中。克钦独立军战士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被浓雾包围,他们很好地藏身于受铁丝网、竹钉鹿寨和阔刀地雷保护的深壕和散兵洞内。
小路泥泞不堪,但没人敢偏离,因为害怕踩上地雷、迫击炮哑弹和竹钉(一种插在地面的锋利竹矛,当地话称为“马桑”)。
山上遍布弹坑。曾经稠密的树叶已大多被烧尽。10月7日,缅军米格29投下一枚中国造炸弹,而今这颗哑弹一处地标——似乎基甸阵地上的每位战士都曾在它前面自拍留影。
缅军后退时遗弃的衣服被挂在树上或扔在泥里,而克钦战士则骄傲地展示作为战利品收集的缅军徽章。克钦独立军战士们士气高昂,这也可能是因为每天能吃上两餐热食。
尽管季风给克钦战士们带来了许多艰难,但也保护了基甸免遭缅军空中打击,可见度差空军的效果就差。克钦独立军战士害怕碧空如洗,偏爱浓云密布。
“从电台听到轰炸机从密支那机场升空到飞临阵地上空,仅仅只有5分钟。有时我们都进了掩体,但却风云突变,云雾包围了山头,飞机找不到我们了。它们在上空盘旋了30分钟,最后还是离开了。” Utsa Chiang中尉回忆说。
但季风过去了。克钦邦的保护云开始变薄。克钦独立军高层意识到,随着天气转好,缅军就可能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连续不断地发动进攻。缅军已经修好了通往N’Hkram的道路,这样便能将重炮运进山里来,他们正在等待泥土干燥。
多管火箭炮和操作这些复杂武器系统的外国技术人员在密支那露了面。基甸局势平静,但正如一位克钦独立军高级军官所说的;“我们正因为平静而必须警惕缅人。”
克钦独立军机动旅已经做好了再战的准备。如同那300以色列勇士,他们决心以寡胜众。
(注:来源繁霜尽是心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