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龙战役——神推算 滚龙战役是裤脚兵成分最集中的时候,107,3031,33,35,37以及404佤族部队部分。裤脚兵阵容也是鼎盛时期。一群中国青年加入的这次战役坚持如此长久的血战苦战,而不减丝毫英雄本色,为这些“潦草”的中国青少年感到骄傲。裤脚兵的智力,性格,观念,兴趣,习惯和癖好,表现出来的奇特的毅力,勇猛,灵活和主动性,构成缅东北战事中堪称佳作的篇幅。裤脚兵真是天生的革命军人! 同时而言,滚龙战役是又一个断代:裤脚兵群体就此逐渐稀释分散。 以下文字都是事后孔明—— 海岗坝战斗战例(无图)(1979年11月30日) 一,敌情,守敌四个排,地形易攻不易守。 二,军区于11月30日决定打海岗坝,3035主攻,4048二连断退路,4047两个连阻援。 具体部署:3035营2连正面主攻,3连为预备队,1连由右侧助攻,4048两个连由左侧攻,4047两个连在海岗坝和滚龙之间阻敌。 三,经过,下午6时左右,天未黑,向敌运动。过垭口被敌发觉,敌有所准备。 我于 时炮火准备(误伤我一部)5分钟后冲击,占敌阵,敌逃。我未追。敌炮反击。 时,又于 时敌反扑。占3、4号阵地。(我未控制,因兵力少,其余部队撤离)我控制1、2号阵地,与敌对峙。次日4时左右我撤出阵地。 四,经验教训 1,决心不正确,不得时机,敌已有准备。(敌22日派兵占海岗坝) 2,不了解敌情,战斗部署错误。一点两面战术,不是四面包围;攻击点选择强点,不从侧后弱点突击,上级迁就35营干的错误意见。 3,对敌估计不足,困难想得少,准备不充分,无几手准备,陷入被动。骄傲轻敌,开进暴露;对敌火力威胁估计不足,担架不够,不追击,克阵后各部任务都不明确;步炮协同上,对步兵交待不清;预备队没使用好,或重建;阻敌部队没完成任务早撤,使攻点部队无准备。 五(无题目) 1,藤篾蓬之主攻部队未完成任务使军区产生顾虑,但如果以一个旅夺长青山,一个旅开进甘蒙,这样就能断敌退路,逼敌出点,运动中歼灭之。 2,海岗坝战斗的进行错过了战机,我们完全按照了敌人的想法打,不是避开而是迎着敌之锋芒。如主攻点选择在侧后,正面佯攻,隐蔽开进,可以打的好一些。 3,战斗准备不充分,计划性差,协同差,打滚龙的决心不足,“打着看”有点勉强。 4,一个集中优势兵力,一个是包围迂迴(意义不明确,我按)一点两面,消耗大,胜利小,士气于我不利。 总之,如我十天后不打海岗坝,撤出战斗也是对的。总的来说,我们不敢大胆穿插。 “战机问题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存在或消失” 对滚龙战役,我应以两个营突然从东洁渡进甘蒙山配合2旅断敌公路退路。使敌来援。先歼敌援兵,尔后逼滚龙之敌出点,歼之。或第二方案,应钳制藤篾蓬和小地林之敌,部队直插海岗坝下滚龙。同时两个营进甘蒙。五个营对付滚龙外围之敌。或不打海岗坝而打小青树占桥头。我20日打响滚龙战役,30日打海岗坝,不得时机。海岗坝这个点不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关键在甘蒙山。所以此战主观指导是错误的(即,选择打海岗坝) 整个战斗思想根源是表面充满胜利头脑下打这仗,凭主观想象部署战斗,还有冒险主义思想。 主攻部队完成了任务,战斗顽强,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气壮山河。我部队有无产阶级赴汤蹈火,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的精神,这点是很重要的。 笔者注: 以上整段文字(!)引自《战例学习》册子,这是江梁从106部队军事训练班毕业后带回的,册子内共收集15个战例,除了“海岗坝战斗”和“累门战斗(第二次)”,其他战例均有战例图。“海岗坝战斗”用字句未定,誊写尚未清晰。疑似课堂讨论记录稿) 1979年某日,江梁口述(3连是助攻部队上到阵地) 海岗坝作战,是敌人战术上的一次成功。敌军得知我方猛烈,攻击亦猛烈。不知道是谁的智力高强而且选择了时机,并制定了如下方案:海岗坝上五个排的兵力,(五个排多是探亲,游荡的老兵组成的)收缩在三号阵地;放弃一,二号阵地;在我方发动炮击和攻击时,伺机大部撤出主阵地,隐蔽在山包靠滚龙的一边。当我方人员在遭受自己炮火误伤,已造成一个排的伤亡后进入三号阵地时,滚龙的(也包括萨尔温江以西的)105,76,82,75等各种型号重炮向海岗坝阵地实施大规模的袭击。这一轰击奏效,我方伤亡顿时骤增。可是敌军的战术动作配合极差,在这奇迹般的毁灭性的炮击后,居然隔了半个小时,反冲击的部队才上阵地。这股敌军动作很慢,但已占领了三号阵地。与我方在五十,六十公尺之间形成对峙,双方交火。后来我方由于伤亡过大,战斗失利,被迫撤出。 当时在我方部队中造成了恐怖现象。如4048,3035部分的一些烈士遗体弃失在阵地上,一些伤员几乎撤不出战斗。编制被打乱,作战命令崩溃了。一窝蜂地向后涌去。不少人把这视作一生最难忘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抛开杨光和八号的官腔不提。总有人一直忍不住深究包括滚龙战役在内的某些失利原因。对于东北军区来说,对很多裤脚兵而言,滚龙战役在当时规模非常之大,尤其海岗坝失利在心理上留下阴影。人们认为滚龙战役失利不是官方所解释的那样。杨光这样的人没有愧疚心。那怕是由于缅共个人原因导致的伤亡他都不在意。但是人们问到了访问组这一级首长。 有人提到访问组内部不同意见—— (为什么一直不下滚龙?)开始最高指挥是李金桥,后来田八号上来,两人意见不一致,李金桥决心用3035和4048两个营主力直插滚龙,把还在内线的小部分敌人留在身后。但是田八号主张“平推”,稳扎稳打。因争执不下,李金桥一气之下离开了前线。这样好几天后才决定打海岗坝。现在看来李肯定是对的,当时如果赶紧直插滚龙一点问题也没有,也不会有太大伤亡,之后的情况则完全两样了。 ——这是一伙裤脚老兵在一起的时候所经常提到的一类话题。 裤脚兵对滚龙战役尤其海岗坝念念不忘。后来缅共失利,一些老兵来到果敢,相约去海岗坝高地看看。到了这个高地顿时“无语”!有人忍不住感叹道,早知道这般,当时还打什么毬!部队直接下去不就得了! 当然。但是你得保证事先锁定敌军炮阵地或者炮队位置,更主要的是你得保证自己的炮兵绝对不可能误杀! 为何当年将这个黄草坝(注:最早出现在笔者本子里的地名)视之难以逾越黑障? ——简直成了一个精神领域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