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实 与 思 考 ——人是要吃饭的;子弹是会打死人的; 路是要用脚来走的 一.能不能建立根据地? 首先,在制定作战方案时,就应该考虑到如要决意在累谟山地区站住脚的话,就必须安排一定数量的预备队。在第三阶段防御期间,以两个整营纵深到敌后公路沿线,或纳尼鸟南侧,或当阳西侧,灵活作战。迫使敌人放弃松圭山险关。于是正面战场就会推到坝区,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这里立住脚。这需要魄力和实力。但由于事先无深入思考,虽经苦战,我们还是放弃在此立足的意图。累谟山地处要冲,对缅北影响甚大,是我军向萨尔温江以西发展的一个极为理想的“滩头高地”。我们痛快地占领了,又复而失去了,不胜感叹! 二.代价 我717旅牺牲一名优秀的营长勒都,一名勇猛的连长李金汉。(后还有周立勋同志)负伤了十余名久经沙场的连干;牺牲的近四十名烈士中,多为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班排骨干,老兵;负伤的一百二十余名中,也多为此等分子。这都是717旅的精华所在。战斗中的中坚分子,党在军队的脊梁。胜利来之不易,在我们歼灭敌人近四百名,但怎能补偿我们付出的重大代价?部队业已十分疲倦,中央的指示是正确的,前指的决定是及时的,部队应进入休整,扩兵,建设阶段。 三.后方 战役结束已许多天,北佤县仍无法统计出战役前后动用的民工和畜力。单有一项就可以说明问题:首批动员的民兵为1180名,(大部分随部队行动);打响以前动用的驭牛(不是头次)为900头,民工近1000名(不是人次)。 有人说民兵民工大概全部动员了2000人,驭牛动用1500头。如果这个数字确凿的话.那么北佤邦十个人民中间就有一人投入到这次战役之中了。 三,四月交季之际,正值开地,烧荒,播种时节,根据地也需养息了。仗不可能无止境地一味打下去。我们无法与敌人比消耗,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民众如过度疲劳,而得不到适当的安定,发展和生产,则军事斗争无从谈起.不顾这一事实,后患无穷。 对战争负担较重的地区,减税,免税,农业贷款,奖励生产,鼓励畜牧业和经济植物贸易,社会体制,政权整顿等等都应属政策研究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