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亲历的缅甸经历,读后大吃一惊,原来佤邦与中国的关系确实有些不一般……。中国甚至有现役军人在佤邦……而且与中国安全部门有联系……楼主仅是原贴照转,对文中所叙的事实与观点不持立场、不表示认同。特此申明。 |
中缅边境纪事10 缅甸边境省份(邦)闹独立并不是缅共成立之后才有的,而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有了,但英国殖民有个特点,就是在殖民时期所选的管理者一定不会是大民族的族民,而一定是占少数的族民来管理占大多数的民族,并给这个少数民族一定的或者是相当高的特权,这样做就是为了殖民的方便,也更容易控制殖民地.所以,在英国殖民时期,缅甸的缅族始终是在其他比他们人口少得多的民族所管理和统治,客观上形成了缅族长期受到压迫而本能要形成一种要反抗的力量. 昂山素季的父亲当初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他是缅族人),曾经来中国,打算到延安寻求推翻殖民统治的良策,但到了上海,被日本人给截住,日本给他最大的利益就是帮助他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并让昂山成为缅甸的首脑,在一切为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让大缅族能够执掌缅甸大权的这一大前提下,昂山终于抛弃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心甘情愿当上了日本的走狗. 日本当然最后也兑现了许诺给昂山的诺言,帮助昂山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当他当上了缅甸人做主的元首,这就是昂山被称为现代缅甸国父的来历.但随着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昂山也被暗杀,整个缅甸已经动荡不安,英国重新占领缅甸后,想采用以前的那种殖民手段再次来统治缅甸已经是不可能,但在最后退出缅甸殖民统治之前,给了缅甸的很多少数民族更大的自治特权,这个自治特权最后的结果就是遭到了大缅族的血腥镇压,但这样的镇压只会让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比例占相当部分的掸族、克钦族、佤族等民族的反抗,所以,当英国殖民统治结束的时候,缅甸实际上就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之中了. 缅甸的掸族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傣族和泰国的泰族,佤族就是中国的佤族,果敢族就是中国的汉族,克钦族就是中国的景颇族、怒族等,而这几个民族在缅甸独立后,便遭到大缅沙文主义的残酷打压,一直在各自反抗中. 直到缅共诞生和组织武装后,这些民族的各自反抗缅甸政府的行动才得到了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力量大大增强. 1939年缅共诞生之初就形成了两派,一派就是白旗共产党,一派就是红旗共产党,亲苏联的称为红旗共产党,主张像中国共产党那样进行武装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为白旗共产党,昂山作为总书记,当时他是属于白旗共产党.虽然缅共高层不乏有缅族和少数民族人,但这种先天性的民族背景始终无法得到占缅甸总人口差不多一半的其它少数民族的支持,不管缅共的主张其实也是很符合很多少数民族人的,但政治主张在缅甸就得先让位于民族的认同,所以缅共无法像中共那样最后能夺取全国政权. 大致了解了缅甸的民族构成和政治构成后,我在想,假如当初昂山没有被日本截获,而是到达了延安,如今的缅甸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呢? 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昂山当初选择了投靠日本,一方面是日本能满足他的要求,一方面他的力量是不可能同时抗击英国和日本的,当昂山引领日本进入缅甸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后,在长期受压迫的缅族人心目中,他确实是称得上是缅族人心目中的英雄的,当然,缅族人的这种想法在他们掌握国家政权后,就上升到称其为国父的高度. 当然,日本答应昂山的要求,也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统治和殖民缅甸,是另一个英国而已,昂山终于感到自己受骗了,44年又开始反抗起日本的统治. 现在他的女儿继承了父亲的大缅沙文主义的骨髓,但在外表上罩上了英国的民主政治外衣,这就造成了她的地位尴尬,一方面,缅族人认为她早已经背叛了他父亲,当初他父亲亲自赶走了英国人,但她却投靠了英国人,所以她无法得到缅族的全力支持,相反,在权利倾扎中,她始终被自己的缅族同胞所排斥.而另一方面,她的民族背景及她的大缅沙文主义的倾向,又不可能得到缅甸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支持,虽然她的很多主张其实也是可以让少数民族能受益更多的. 所以,昂山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宗教人士和青年学生以及高级知识分子之中,在她自己的民族和少数民族中却得不到支持.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却又成了反对她的中坚力量,这也足于说明,在缅甸,民族的认同力量远远超过政治主张力量. 按照她的非暴力主张,如果她真的成为缅甸的领导人后,缅甸也将面临当初印度一样的情形,就是分裂为几个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