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缠贴施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间断缠衬法;另一种为多层连续缠贴法(图5)。 1、分层间断缠贴法: 施工过程: 药柱表面→刷底漆(1~2层)→(干燥至不粘手,12~24小时)→有时刮腻子→(干燥至不粘手)→涂刷第一遍胶料,随即缠绕第一层玻璃纤维丝(或贴第一层玻璃布)→(赶走气泡并压实,使胶料浸透玻璃丝(布)→自然干燥至初步固化(或热处理)后进行修整→按第一层丝(布)缠、贴方法循环至所需层数→贴衬最后一层丝(布),修整后涂面漆→自然干燥→有时热处理→质量检查。 (1)先在药柱表面贴衬部位均匀涂刷配好的脚料,涂刷时蘸胶要适量,仔细、迅速,纵横各一遍,以防漏刷。 (2)底衬:如果火箭壳体耐高温较差,也可考虑贴衬1—2层陶瓷纤维纸或石棉纸,须乘脚料未干与药柱粘均匀。。(3)刮腻子:当基层表面有不整时,就需要刮腻子。有时,为增加腻子的粘着力,可加入适量的石棉绒或玻璃丝。 (4)如果使用玻璃布,一定要垂直贴衬,一般从上到下,先壁后底,现衬管子,后衬器壁。贴衬时玻璃布不要拉得太紧,使玻璃布基本平直即可,两边不能有凸凹现象。 (5)玻璃布贴衬平整后,应立即用毛刷(或辊子)均匀用力刷平、压实,从布的中央向两边赶除气泡。 (6)玻璃丝(布)一定要被树脂胶料浸透,使树脂从玻璃布孔眼里渗透出来。玻璃布各层上下左右之间至少搭接30~50mm,各层搭接缝应互相错开,不得重叠。 (7)待缠贴的第一层玻璃丝(布)自然干燥至初步固化后(有时需要热处理固化),再进行修整。在第一层玻璃丝(布)上再涂刷一遍胶料,要求薄而均匀,贴衬第二层玻璃丝(布)的操作同第一层玻璃布。但下一层玻璃丝(布)应在前一层玻璃丝(布)表面胶料初步固化至不粘手,并将毛刺、突边、气孔修整,检查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8)缠贴最后一层玻璃丝(布),检整后涂面漆。面漆要求表面光洁。涂刷时应均匀,一般涂2~3层,第二层必须待第一层面漆干燥后才可涂刷。 2、多层连续缠贴法: 它与分层间断缠贴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不等上一层固化即进行贴衬下一层玻璃丝(布),此方法工作效率高但施工质量不高,不建议采用。 六、质量检查 待固化后,应全面检查一次。检查时可拿铁丝或小锤轻敲,检查是否有气泡、脱层等现象。如声音清脆,说明良好;如发出“壳壳”声,说明有鼓泡或脱层现象。 4、如发现缺损,应进行补修;小于0.5厘米的气泡,若每平米不到3个,可不作补修,否则必须将气泡划破,加补几层玻璃布。如存在大面积鼓泡或脱层时,应将气泡全部铲去,露出底层,将该处及其周围打毛,重新贴衬玻璃布。 5、缠贴玻璃钢的质量要求 (1)无气泡、脱层及鼓气等不良现象,表面胶料应无流淌现象。 (2)玻璃布应充分浸透胶料,含胶量均匀,不得出现白点、白面,整个玻璃钢表面呈胶料的颜色。 (3)不得出现不固化和固化不完全现象,否则必须返工。 制作举例: WR-98型火箭弹,是目前中国用于人工增雨最多的型号,射高能够达到8公里。该型火箭弹弹径82毫米(与82迫击炮口径相等),弹重8.3公斤,弹长1.45米,降落伞及风帽约100克,催化剂携带量725克(改装为TNT炸药800克,相当于两发82迫击炮弹的装药量)。参照WR-98型增雨火箭制作战术火箭,火箭发动机技术成熟,装上弹头就可作为战术火箭使用,可少走弯路,以解燃眉之急。待完全掌握了这种小型火箭技术之后,通过总结经验,再发展大一点的战术火箭。表4
(表4)
发动机总体结构 发动机总体一般包括固体推进剂药柱、燃烧室壳体、喷管和点火装置四部分,在药柱和燃烧室壳体之间往往还有绝热层和衬层。由于发动机结构和制造工艺不同,对于具体的发动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划分的部件也不一样。增雨防雹火箭固体发动机总体是由发动机缠绕体、点火装置和喷管堵盖三部分组成。发动机缠绕体构成发动机燃烧室,主要包括前接头、喷管、药柱、限燃层、隔离层、绝热层和玻璃钢壳体等七个部分。发动机采用头部点火形式,点火器为长管篓式结构,药盒壳体为ABS塑料,点火药为黑火药,点火导线由发动机头部引出。其结构简图如(图7)所示。
1.点火装置;2.前接头;3.玻璃钢壳体;4.药柱;5.喷管;6.喷管堵盖。 发动机总体结构取决于发动机在火箭总体中的布局和作用,以及所使用的材料、药柱形状和制造方法、喷管结构和数量等。因此,在进行发动机总体设计时,首先应选择推进剂、燃烧室和喷管的制造材料;其次是确定发动机总体布局和构造。对于增雨防雹火箭来说,通常只有一台发动机,位于火箭的最后面,采用固定的单喷管,这种发动机总体结构比较单一,发动机前段与火箭箭体连接,后段与尾翼连接。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