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自1989年3月11日至今,已经趟过了二十九年的历史长河,在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中,所遇并非坦途。自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政府成立之日起,果敢军民进入了和平发展时代,二十年的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成果有目共睹,众口皆颂。就在爱好和平的果敢人民怀揣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之时,缅军法西斯集团悍然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骇人听闻地制造了让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士都瞠目结舌的“8.8事件”。随着2009年8月27日的那一声枪响,果敢人民由此陷入了由缅军法西斯集团一手挑起的战祸之中。在不对称的军事较量中,同盟军被迫转移至他乡,在异地重新组建。英雄的华夏民族是决不会屈服于淫威的,从此,果敢的血性男儿纷纷响应革命号召,加入了革命队伍,为了民族尊严和民族平等自治等权益而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征途。同盟军这一支人民子弟兵队伍,这一支正义之师,也在革命的锤炼中如凤凰浴火涅槃一般接受了洗礼,并完成了蜕变,得到了重生,开始步入了由正义党领导军队的历史时代。
在缅甸民族正义党的领导下,在同盟军军委的指挥下,各战斗部队开始主动出击,向侵略者发出一声声代表着民族力量和精神的呐喊,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在一场场的战斗战役中,将曾经不可一世的缅军打得丢盔弃甲,望风而逃。同盟军将士们的勇锐和顽强,极大地鼓舞了果敢军民的革命信心,在一次次冲锋陷阵中找回了民族灵魂中原本代代传承的自尊、自信、自强。
革命的征途千万里,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坦途,也有崎岖,果敢军民噙着泪,流着血,让民族的呐喊回荡在历史长河中,却从不肯向缅军法西斯低头,也从不愿与民族败类苟合,因为他们深知,屈辱的历史如果不在这一代结束,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将只有永远跪伏在地上,苟且偷生绝不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战争论》中有这么一段话:“要想不断地战胜各种意外事件的困扰,就必须具有两种特性:一是在这种茫茫的黑暗中仍能发出内在的微光以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是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正义党和同盟军的核心领导层无疑就是这道“微光”,他们以自己对民族的绝对忠诚和对革命信仰的坚定执着,带领着果敢军民在革命的道路上排除千难万险。革命的任务注定是重大的,革命的征途注定是曲折的,在以彭德仁同志为核心的正义党党中央和同盟军军委领导下,同盟军这支革命队伍在坎坷中前行,在黑夜里摸索,并朝着那闪着微光的方向迈出坚定的脚步。
为了这一场革命,许多果敢最可爱的人从荒野草甸中走来,又长眠于荒野草甸,他们就像茫茫黑夜里的星光,将自己微弱的光亮投射在革命的征途上。在那气壮山河、足以彪炳千秋的较量中,他们的灵魂已然消散在果敢的青山绿水中,但他们的精神力量却永远凝聚在人们的心头。面对着这苍凉的果敢大地,以及饱受战乱之苦的父老乡亲们,他们的答卷令人振奋而又催人泪下,无愧于民族,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芳华,无愧于生命。在永别中永生的烈士们,让我们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为了这一场革命,许多子弟兵被迫长年离开亲人,许多军嫂忍受着别离之苦在背后默默地奉献,许多父母毫不犹豫地把子女送上疆场,许多平民百姓无怨无悔地支持着革命队伍的发展,众志成城,在革命的洪流中共同扛负起民族的历史使命。因为他们知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民族整体遭受欺辱和压迫之时,作为民族之中的一员,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而熟视无睹或假装充耳不闻。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这些朴实的果敢军民们把平凡铸就成了伟大,为这个充满悲苦的民族寻求着幸福和未来,为民族的史册描绘上鲜丽和光华。于革命者而言,革命尚未成功,他们有家不能回,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我若此去,必为归期;我若归去,必有尊严。为了这场革命,有时甚至只能忍住揪心之痛,比如“忠孝不能两全”的杨文洲副司令,为人之子在慈母辞世时却无法为之送终送葬,生离死别之苦情只能化为一声声长恨短叹。为了这场革命,许多子弟兵由活蹦乱跳的健康人变成了行动不便的伤残人士。如此种种,实难完叙。那些还在革命征途上奋进的同胞们,也让我们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任重而道远,但曙光已现,那令人迷茫的黑暗终将被铺天盖地的阳光驱离,因为历史绝不会选择邪恶,真理必定长站在正义的一边!每一个“3.11”都是一道历史刻下的印记,前事已矣,眺望未来的岁月,我们必将迎来胜利的光辉和荣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让我们更加团结地行进在革命征途上,为了民族的未来,向星辰大海前进!永远的“3.11”,永远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 果敢资讯网特别刊文(2018年3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