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棵树
“如果一个人学会了思考,那么不管他想的是什么,他总会想到自己的死亡。”托尔斯泰这番话,源于他见证了身边一个又一个亲人的离世,对生离死别有了痛入骨髓的体验。
生命诚可贵,生命只有一次。然而,危急关头,英烈们却义无反顾,甚至想都不用想“会不会牺牲”,便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冲上前,豁出去。
残酷的战争中,有的遗体就地掩埋,甚至来不及掩埋和无法掩埋的情况也有发生。回望当年,江西同胞之所以主动为我军官兵收敛烈士遗体,因为他们心怀敬重和敬佩。敬重那些生前高扬的头颅,敬佩那些永不屈服的灵魂。
战争的惨烈,常常会制造失踪者,“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例子并不鲜见。回望当年,失踪者之所以失踪,因为他们不能预测自己的命运。令人景仰的是,他们主动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永远为人民利益而战!
“死无葬身之地”,常常作为一个贬义词,特指惨死或严厉的惩罚。濒临绝境时,牺牲者又何来葬身之地?今天,同盟军在烈士陵园为就地安葬和未能救出遗体的烈士安葬了衣冠塚。英魂归来,浩气长存!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果敢人民崇尚英雄、敬仰先烈的情感。彰显出我们同盟军官兵对待英雄、对待牺牲的根本态度,那就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2017年5月12日,红岩学子到烈士陵园瞻仰烈士墓
清明时节,缅怀先烈时郑重思考死亡,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显然不是多余:“为谁而活,怎样活着?”。
仰望天空,启明星之所以启明,因为它在“光明与黑暗交替”中,始终“投身在光明的行列”“期待着太阳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