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员:王子瑜
在4月底的木姐会议上,缅北联合阵线与缅方相约5月下旬继续召开的“双边停火协议草案协商会”因种种原因而一再延期。其中在会址挑选上,缅方不愿迁就民地武,民地武则认为不能事事听从缅方安排,所以,在这种观念的角力下,一个会址的挑选最终演变成了不可调和的分歧。这是欠缺诚意和互信缺失的反映,事实上,双方坚守的并非会址?而是守卫各自的尊严。同时,也反映出了对话前就已存在某种不平等。 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了,目前已经可以确定——5月份的和谈计划彻底黄了。至于6月份双方能否顺利会晤,只能走着瞧了,因为,计划永远都会被变化赶跑。近些年,缅甸的和平进程就是以类似的方式总是行进在计划之外。以盛大声势开场的“21世纪彬龙会议”如今,其下一届会期已经不被提及;FPNCC的高峰会也已经一年多没动静了;曾经风光一时的UNFC却已沦落到几乎解散的命运了;近期,克伦民族联盟申请退出“和平进程领导小组”(PPST)同样也是属于行动跑到了“计划之外”。5月中旬,KNU不仅辞去了该领导小组的主席职务,同时,还申请退出PPST。——“不同的原则和利益诉求”导致许多事项迟迟无法决策。这应该是KNU要求“退群”的主要原因。同样的困境也同样会发生在其他联盟组织身上,这是形势演变的必然。当“抱团取暖”的行为演变成了“互相妨碍”,那么,他们之前合力组建的“联盟”也就到了自然解体的时候了。然而,随着一些联盟的衰落,另一些联盟又会以迎合潮流的新主张与新姿态崛起,因为,无论形势如何演变,总会有一些人需要组团以壮声威,需要联盟抗衡敌对势力。在各种势力分分合合的过程中,且不论谁抛弃谁,或谁拉拢谁?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各家组织在做抉择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实现该组织的利益最大化。只是,在决策过程中,有时会因决策层对形势发展与价值判断的失误,而给该组织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为,在没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思维的权衡下,所谓的“最大利益”只不过是历史潮流下的“蝇头小利”而已,说不定一次领导换届就足以让他们认为的“最大利益”迅速流失或贬值。
一切经济利益与完整的政治权利相比,都是蝇头小利。完全抛开政治权利不谈,只着重讲军事停火的“Bilateral”表明缅甸各方的停火理念已在悄然发生转变,这种改变最终可能导致僵持了近5年的NCA方案遭遇“被取代”的下场。但是,双边停火协议方案也只不过是各方目前能够接受的权宜之策罢了,因为在未来的谈判中,政治权利分配问题是永远也绕不开的重大问题。 KNU倡议组建“和平进程协商会议(PPCM)”,目的就是力图打破NCA僵局,拨乱反正,但该方案的具体内容目前尚不得而知,可以预见的是——从倡议、方案和理念的推介,过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且不论PPCM能否“建群”成功?之后的成效如何?单从时间上来考量,这又将是一次为期不短的政治旅程。故笔者认为,能够实现立即停火的“Bilatera”,才是当前结束缅甸战乱最为有利的首选方案。反正武斗了这么些年都斗不个结果来,不如先把战火停下,到谈判桌上去开展文斗。用政治手段,解决缅甸国内一切必须解决的政治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