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缅边界划分时有独特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才导致了中方按“麦克马洪线”划定边界的事实,二战时期中国军队用生命换来的南坎永租地也没有提及,直接放弃了。 现在看一看中缅边界划分时有独特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 现实背景是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中国,缅甸乘机打劫:吴努曾说:“虽然缅甸靠它自己可能没有能力干涉中国的内政,但如果它容许自己被中国的敌人利用作走卒的话,——有一些要害地点可以提供出来,用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能进行攻击的海空军战略基地”。 中缅边界谈判期间,缅方要求按自己的意图划界。时任缅甸总理吴努告诫中方,如果达不到缅方要求,缅方将把美国海空军登陆引入到缅甸,为就近轰炸中国提供方便。根据这个说法,中缅边界条约有“城下之盟”的意思! 而我方的情况是:1960年受到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影响,生活非常困难,饿死了很多人。中国在国际上严重孤立,几乎受到西方、苏联等所有外界的排挤。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安抚缅甸成为必然选择。中方在边界谈判中大幅度主动放弃自己的权益,“城下之盟”的意思很明显。 缅甸总理吴努威胁中方并非无中生有,中缅边界谈判的结果是根据美克马洪线确定,背后原因何在?不仅是现实的困境,还原一个不能忽视的影响中缅划界的理论背景。 西方历史学者提出了一个对中国史相当有挑战性的说法:说东方的大清帝国对边疆的政策和西方即英、法、西、葡、荷等帝国的对外政策是一样的。他们从全球史的观点来看,大清皇朝对边疆的政策与同时期的欧洲各帝国的殖民地事业没什麽两样,都是全球殖民主义浪潮的一部分。所以西方用了“征服”、“殖民”一词来概括大清皇朝对边疆的政策。 应该明白,清帝国对边疆的平定不是“征服”和“殖民”,而是收复旧土,在边疆确立“土司制度”以及后来的“改土归流”都是中国内政。由于当时缅北地区地处边远,未能纳入“改土归流”,而是原封不动地延续原来的土司治理。“改土归流”就是把“土司制度”改制为“府县制度”,中国内地大量实行了“改土归流”。因而中国历史上的府县制和土司制都是中国执政基层的核心部分,藩属国是大清帝国的外层部分。“土司制度”和“藩属国制度”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中国学者当时不同意西方人的说法:认为近代以来中国一直受帝国主义欺负,已经成了半殖民地国家,结果你们还说我们是“殖民”别人?一直不服。 范文澜曾经称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但他的历史学观点受到了西方人的盅惑,散布中国“殖民”理论,产生了严重片面性。他写于1962年的遗稿《历史研究》中说,古代帝国统治下的民族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完全依靠力量对比,大小强弱之间,根本不存在和平共处、平等联合这一类的概念”。这种所谓“文明化”过程,毫无疑问就像“殖民化”过程一样,并不只是莺歌燕舞,而是充满了血与火。他以阶级斗争为纲论述历史,虽然否定不了国家一统的局面;但范文澜的历史学片面性理论影响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在与邻国划界时起了负面作用,实际上导致主动放弃了一部分属于自己的领土。说明范文澜的思想言论是中缅划界的错误源头。 自延安时期起,范文澜的史学思想言论占当时史学界的主要地位。但是我们的学者同行未能及时彻底驳斥这种理论,导致在与邻国划界时留下了祸根。中缅边界按麦克马洪线划界正是如此,与阿富汗划界时也没有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导致致了领土流失。 现在提到中缅划界,学者们往往忽视了当时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特别是理论背景。如果我们不理解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不理解缅方的“落井下石”的阴谋,就不理解中缅划界历史处境,仅仅的外在表现未能深入到本质! 大清皇朝的民族地区是土司自主管理的区域,土司地区是中央间接管理的地方。他们虽然在习俗和文化意义上与汉族有所不同,但都是“紧密大一统”的一部分。我国内地湖南、四川、福建等地区都有土司制,如果不承认那个时代的土司制是与省县的一部分的话,会关系到中国“大一统”国家民族建构的基础问题。 按照古代沿袭的中国“大一统”的历史观念,中央到边疆的视角,不存在殖民问题,只存在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矛盾问题。但是西方舆论的、由范文澜所鼓吹的“殖民理论”的确给中缅划界造成了严重误导! 俄罗斯沙皇扩张了大量土地,虽然苏联同样奉行的是马克思主义,但是把所有的扩张地区都纳入自己的领土范围。而中国在西方学说的蒙蔽下,本土学者也认识不清现实,影响了国家领导人,才导致丢失了属于自己的大片领土! 以谭其骧为代表的一批历史学者,把中国历史回归到了现实“大一统”,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现在进一步认为:中华民族是超越各个族群的集合民族,各个族群之间都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历史学才真正走上了正规! 如果没有这种上述的理论背景与现实背景,1960年中缅边界按“麦克马洪线”划定是不可能的。当时缅方乘人之危下狠手,再加上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理论背景,导致领导人受了蒙蔽。如果当时没有特殊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中缅划界不可能成为这个样子。 在此撇开现实背景不说(当时的现实背景可能是无法选择的),就理论背景而言,负面作用的教训是深刻的,不能不引起反思和重视。当今缅北人民与缅方无法合群,已经进行了70年的战斗,至今无法停止。说明我们还有机会收复旧土,还可以弥补以往形成的失误! 参考资料:葛兆光:大清帝国也是“殖民主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