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民族渊源、历史事纪、性格禀赋、政治现状等各方面来看果敢人都是一枝独秀、鹤立鸡群、完全不同于其他群体的中国境外华人族群,处处显得与众不同、异常特殊。历史上果敢地区内斗迭起、战乱频仍、一方面原因是特定的历史环境造成,另一方面也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难道仅仅是表面的宗族思想做祟吗?为什么每次都是胜者坐地为王独霸一方,败者不惜出卖民族利益引入缅军染指果敢?为什么杨氏土司宗族内部也发生过几次内讧呢?追本溯源就要从同文同种同根同源的汉民族身上寻找答案。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充满缺陷,完美的事物只存在于幻想中。宽容大度、坚韧温厚是汉族的传统美德,勤劳智慧这种民族性格属性能与犹太人比肩而论的只有汉族,这是全世界很多人的共识。但是部分汉族人身上也存在着一些丑陋的劣根性:奴性与奸性,二者的表现形式通常是交叉混合在一起,为了便于论述就单独分开讨论。何谓奴性?在异族强者面前摇尾乞怜、胁肩谄笑、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面对比自己更弱的同胞则是面目狰狞、龇牙咧嘴、心狠手辣、如狼似虎。受强者的欺凌不敢反抗,而将怨愤发泄到弱者身上。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一一一鲁迅、《阿Q正传》中对具有精神胜利法的奴性有入木三分的刻画。何谓奸性?甜言蜜语、阳奉阴违、口是心非、笑里藏刀、满嘴的仁义道德表面装做正人君子,暗中窥视揣摩他人的心理,用忠诚厚道的外表,蒙蔽大众的视听,掩盖内心的险恶。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一一一鲁迅、聪明才智过了头就是邪魔歪道。奴与奸二者合一为奴奸或奸奴。这种劣根性不能说全部,但在相当多的一部分汉人身上都有出色的表现。缺乏自尊自爱、崇洋媚外、狡诈阴险的奴奸心理影响了部分汉人的处事方式。彼此勾心斗角窝里斗,每个人都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自己人狠是汉人圈里的常态!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是条虫。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血缘关系、情感纽带、在利益面前变成了有利可图时的联络工具,无利可图时的出卖资本!其他民族是踩着异族的肩膀往上爬,而某些汉族人则是借助外族力量踩着同胞的头顶往上爬! 正因为一些汉人对自己同胞表现出最冷血、最凶残、最狠毒的一面。所以才有了果敢战事初起时,个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高高坐在象牙塔内不接地气,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没有任何证据的专家学者撰文,以大义灭亲的高姿态诬蔑果敢同胞面对野蛮屠杀时的英勇反抗,反而以一种和谐友好的笑容支持凶残杀戮自己同胞的刽子手!对缅军残害虐杀果敢人的事实熟若无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一一毛泽东、缅北某些黑帮敲诈勒索的对象也是拿汉人同胞开刀。更有个别具有中国国籍流浪在老街、寄生于缅军、满腹经纶的高材生面对缅军的骄横跋扈,曲意逢迎、真戏真做、欲盖弥彰地时常发文为缅军歌功颂德、诽谤侮辱果敢同胞,故意破坏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胞波友谊。身居缅甸大有作为时戴着华侨的面具,一旦形势不妙回到中国又是海龟侨胞。狡兔三窟、进退有度、深得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真传!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一一一毛泽东语录、果敢人与汉人不是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而是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打断骨头连着筋、面对我们果敢民族四分五裂的现状,做为龙生九子的汉人兄弟应该积极促使我们抛弃前嫌、团结一致。绝非帮助缅军助纣为虐、故意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地加深激化果敢人之间的矛盾,方便自己趁乱从中谋利。建议有此卑劣想法的一母同胞参阅学习明未思想家顾炎武写的《廉耻》一文。
先秦汉唐时的侠义阳光刚键被龌龊卑贱猥琐取代。杀身成仁、舍身取义、一诺千金、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变成了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自私冷漠、见风使舵与墙头草顺风倒的投机取巧!民国时期李宗吾写的厚黑学(厚脸皮黑心肠)本意是为了揭露人性的丑陋,批判社会的黑暗,不幸却成为了很多人奉为圭臬的处事宝典!这种奸奴的劣根性其实在很多民族的部分人身上都有体现,这本是人性固有的劣根性,但这种劣根性却在一些汉人身上得到了普遍无限的夸张放大!任何一个民族性格心理的形成都是由特定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等诸多因素塑造而成。难道某些汉人天生就有这种劣根性吗?不!绝对不是!部分汉人性格变异的原因何在?刨根问底就要回顾宋亡以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此处不予讨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阅读史书自会找到答案。还是继续回到我们果敢民族的主题。
果敢民族做为汉族的分支,是1948年缅甸独立后才产生的一个政治需要的族群概念。在此前的历史时期,果敢人的脑中根本不存在任何独立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果敢人只认为自己是汉人、事实也是如此!果敢与云南两地的边民可以随意往来、互相通婚、走亲访友是家常便饭。“果敢民族”的族群名称是一顶缅甸军方强行送予的可戴可不戴的帽子,果敢人只有血缘纽带的家族意识而无精神纽带的民族意识,所以也就没有任何独立的民族情感与民族信仰。由于缅甸军方的歧视与主流社会的排斥,果敢人始终生活在自我内心的世外桃源中。直到8.8事变缅军用枪炮声震醒老街武力征服的那一刻,果敢人才愰然感触到国境线的冷酷,痛苦地感受到自己突然变成了被遗弃的亚细亚孤儿,民族身份的认定陷入了徘徊彷徨的沼泽泥潭中。
自杨氏土司起、三百多年来果敢人一直享有高度的民族自治权利,并入缅甸后也一直在追求着民族利益和自治权利。何谓民族自治?在果敢人的思想里就是简单的“自己管自己”。所谓的民族自治、在缅甸国家政治体制中应该享有什么样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地位?所谓的民族自治、应该施行什么样的自治模式与管理制度?果敢人的眼前一片茫然,果敢人缺乏明确的政治方向与奋斗目标。
做为汉人的嫡传血亲、果敢人继承了汉人的所有基因,包括一些人身上的劣根性。1946年未代土司杨振材兴办学校招收农家子弟上学读书,遭到了老土司杨文柄的反对,意思是“土司地老百姓不能读书识字”这说明:在杨振材之前的历任土司统治时期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文盲的比例可能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读书育人教化百姓使百姓明礼仪、懂廉耻、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以文化思想驾驭万民的帝王之术。杨土司害怕百姓有了文化会产生独立的人格思想,犯上作乱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所以就搞出了这种愚民政策。丝毫不懂得精神上的枷锁比暴力手段更能有效地维护统治阶级的秩序。杨土司也只是个土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一群毫无民族观念;毫无民族情感;毫无道德约束者的呐喊。头脑混沌、蒙昧无知、又具有汉人劣根性的一些绿林豪杰一旦时机来临,就会扯下面具、揭竿而起、谁都想效仿杨土司过一把官家老爷的瘾!《果敢志》记载数次内讧中、很多早上还在一个饭桌吃饭的父子兄弟,晚上就在不同的军事阵营举枪对射骨肉相残!无数心怀大志、龙吟虎啸的果敢弄潮儿争先恐后驾起一片舢板,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搏击风雨、劈波斩浪、欲与天公试比高。民族利益、忠诚信义、荡然无存!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者比比皆是!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很多心境浮燥、急功近利的草莽英雄想要一步登天的黄梁美梦。 可怜无数果敢百姓在战乱中,犹如狂风暴雨中的浮萍飞絮一样随波逐流、随风飘散⋯!白骨露于野、念之断人肠。逃离果敢逃离麻栗坝成了劳苦大众的梦想。
特殊的历史环境;丑陋的人性根源;民族信仰的空白;政治信念的模糊;宗族观念的狭隘;德智教育的缺失;汇集在一起形成沧海激流,共同冲刷出了果敢民族的悲剧。果敢遂被冠以九反之地的恶名!
作者:小李飞刀
免责声明:以上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持任何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