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石器物
石 器 根据社会调查,果敢北部、中部、南部许多村寨,差不多都有曾经发现过“雷楔”的口碑。所谓“雷楔”,即远古时代人类所用的石质工具。由此说明早在五六千年,乃至七八千年之前,果敢已经有古人类生存活动。已知新石器出土比较集中有两个点:一是金泮河中上游北岸百总寨,二是萨尔温江东岸热硝坝大青树。其中:
杏塘乡百总寨陆续出土石斧之事,据故老证实,历代皆有发现。但所见标本仅1件。石斧通长10.5cm,刃宽5.1cm,头宽2.5cm;其质地为红褐色花岗岩;发现及收藏人为包包寨蒋家发,又名穆连山。
道水乡大青树石堆堆,出土石斧计4种。其中,1号,为褐栗色花岗岩石质,通长7.5cm,刃宽5.5cm,头宽4.8cm; 2号,通长7.5cm,刃宽5cm,头宽2cm; 3号,通长6.5cm,刃宽3.9cm,头宽3.5cm; 4号通长6.5cm,刃宽4cm,头宽3.5cm。2、3、4号石斧的石质,均为鸭蛋绿的中性灰绿岩,且有反复使用打磨的痕迹。其中,3号、4号,磨损程度极大。其发现和收藏人是大青树李发兴,时在1995年夏天。
青铜器 果敢青铜器出土并收藏的种类,已知有铜锸、铜锛、铜鼓、铜熨斗4种。其中: 铜锸。出土地点是道水乡大青树村,一片名叫石堆堆的农耕地。发现并收藏人,是大青树青年李老四。系1999年夏天,铲玉麦劳作时捞出来,保留至今。此锸为青铜质,为素面锸。通长10.5cm,刃宽6cm,肩宽7cm;銎(音穷)深3.5cm,銎口5.5×0.5cm;重量65克,锸刃锋利。应为3~4千年前,古人使用过的生产工具之一。
铜锛。出土地点是道水乡阿拉片村朝阳寨。系现已迁居江西蛤蚧(音国盖)塘的谢景德,在1998年夏天犁地时发现。收藏人则是现住大青树村的青年辉小国。此锛也是青铜质,民间习称菜花铜。通长7.5cm,刃宽6.3cm,头宽2.5cm。其锛正面扁平,背面凸削,呈偏斧状;重量35克。应为3千多年前,古人用于砍、劈及凿槽的生产工具之一。
铜鼓。出土地点是西帕河上游西岸,拱掌山区控丘山东坡的金泰乡芒岗村脚。发现人是忙岗村民彭老吉的女儿彭小五,现已出嫁居家螃蟹河。此鼓系1993年夏天,撒玉麦挖地时发现,并抛了出来。几经周折,彭老吉以大约400元人民币的价钱,转让给芒磨村民字小德;后由原参谋长字三所收藏。外观鼓体,束腰而两头几乎一样大;一头封口,一头开口。腰部上端,铸有对称鼓耳2对,计4只;同时,铸有竖形对称的阳刻麦穗形图案6幅;腰部上端圆周,则铸有回云纹图案一圈。其次,可见鼓面保有铸造支点痕迹,计12个。其中,3个为通透点,且呈三角形分布;应属为调节音效,而预设的穿孔。测量得知:鼓体通高为46cm, 其中,束腰高15cm。鼓面直径75cm, 鼓腹开口直径56cm; 总重为30公斤。宏观其工艺,古朴粗放,铸造年代久远。经出土地的实地采访考察,以及周边文物史料对比鉴别,果敢芒岗铜鼓,应为古代崩龙族,即古代黑僰濮之一的部落酋长,以及佛寺长老佛爷等高僧,才有权使用的象征宗法权势的重器或乐器之一。其铸造时代,最晚也应可以追溯至公元前500~700年。
铜熨斗。由西山区楂子树小旧寨赵子富收藏。外观似一个平底的圆形黄铜瓢。其直径15cm,深10cm,壁厚0.6cm;另有插木柄的斗銎,长5cm,直径也是5cm。使用时,将已燃烧木炭,放置于斗中,让其发热。然后,以平整而发烫的斗底,熨平事先潮湿的衣物。通常还配有一个可开关的斗盖,今已缺失。初考此物,应为果敢境内,已知最古老的熨斗;具体历史年代待考。
冷兵器 根据此次修志调查,果敢民间,至今仍有明清乃至更远古时期,古人使用过的冷兵器收藏。已知主要有刀、矛、叉3种。其中,慕泰经勐赵铜章后裔赵启志,收藏矛刀1把,通长43cm; 圆锥矛1支,通长43.5cm。东山区大洞村杨振胜、西山区楂子树乡副乡长鲁玉林及放马场、仰况部分居家,则有三星叉收藏。其叉通长57.5cm,重1.2公斤;三叉口总宽幅69.5cm。 经文史口碑考证,这些铁制冷兵器,都是古代防御和征伐战争中,古人使用的武器之一。相传19世纪60~70年代,红白两旗战争期间,果敢一般士兵乡勇使用的武器,仍以这些刀、叉、矛为主。
金属货币 果敢境内,曾有历史金属货币的出土,以及民间零星收藏。其中,一次性出土最多的地点是西山区竹瓦寨,发现及收藏人施老能。系其2003年,建房挖地基时出露;均为英属印度铸造的红铜质制钱。出土时,这些钱被置于一个四方形铁皮桶中,总重约30公斤。此次修志调查所见,出土制钱,一部分为铜板,其铸造年代有1930、1933、1936、1940、1941年5种; 另一部分是外圆、内也圆的铜钱,为1945年版。此外,东山区太平乡大洞村杨振胜收藏一枚黄铜板,直径3.7cm,厚0.2cm,其正面可见汉字“铜”的字样,背面则是有18个圆点组成的圆环图案。副司令张德文,收藏有1914年中国铸造银元“袁大头”、1932年云南铸造银元半开“旗子钱”、1933年中国铸造银元“帆船钱”、1907和1912年英属印度铸造的银元“老盾”、1953年缅甸铸造的银元“狮子钱”等样品。楂子树小旧寨赵子富,收藏有清乾隆(1736~1795)及嘉庆(1796~1820)古制钱3枚。
古陶瓷 果敢民间,仍有部分古陶瓷保留。此次修志考察所见,大洞村杨振胜收藏有一个古代青花陶碗,口径16.5cm,高7cm,碗外周边有对称的6朵5瓣花图案,碗内中央有1朵5瓣花图案,应为中国明清时代的产品。同时,还收藏有一把别致的白瓷古茶壶,高15.4cm,口径10cm,底部有英文:“GERMANY/MAOEIN”的字样,应为19世纪后期流入果敢。其次,楂子树小旧寨赵子富,收藏有1个六边形的古陶盘,其质地为砖瓦泥烧结而成。直径19cm, 深6cm, 边厚2cm;应为古代用于家庭祭祀焚纸的器皿。
岩 刻 红星区崇岗乡东北响水河上游公路北侧,有一个页岩巨石,上面刻有反映当地自然人文历史景观的图案。其中,梯田、牛、马、鸟、人等图案,形象逼真,清晰可辨。据采访考据,当地古今皆为传统放牧之区,岩刻应为历史上牧人的写意创作。此外,金泮河上游平河流域,也有类似岩刻保留。
二战美军坠机残片 今存西山区芒罗村张小旺(1930~2001)家。经此次修志调查鉴别:应为机翼局部残片。质地为铝合金。长149cm,宽70cm,被当作一扇房门,保留使用。据南郭籍健在95岁老人李小苗、芒罗籍健在78岁老人戴常妹等回忆:日军侵占萨尔温江西岸地区之后的第二年,即1943年,有一架盟军美国侦察机,一天傍晚,从西北拱掌三棵桩上空,往东南飞来,至果敢中央山脉山脊地带,即大水塘以北8公里处风吹山东坡时,坠毁于森林中。机上6名军人,5人遇难,1人重伤。事发后,果敢抗日自卫队司令部及驻果远征军,曾封锁并处理坠机现场,曾将伤员抬到司令部,但抢救无效而死亡,其他死者则被安葬于坠机现场附近。相传,后来曾将飞机黑匣子及地图,送往云南祥云机场。飞机残骸,则遗弃山野中。南郭、油榨房、南巴河等附近村民,曾去拣取废金属,铸造锅碗盆瓢。其中,南郭籍戚玉仙和芒罗籍张小旺等,曾用斧子砍下受损机翼,扛回家用。张小旺是个木匠,故将机翼残片当作门板,制作成一扇住房小门,故保留使用至今。其次,油榨房赵六、南巴河杨德六、南郭李小五等居家,也曾有坠机残片或制成品保留。
祭祀铸钟 由楂子树小旧寨赵子富收藏使用。其钟高12cm,直径17cm,壁厚1cm,为铸铁质坐钟。每逢祭祀,用一截小木棍敲击钟壁,即会发出清脆幽雅的声音。初考应为古代祭祀所用的一种打击乐器。
二、遗址遗迹
诸葛炮楼遗址 位于果敢中央山脉中段缅中边界113界址山脊,海拔2102米。相传公元225年即建兴3年,蜀汉承相诸葛亮率部平南中,其部属曾兵临果敢,并在此安营扎寨,以监控萨尔温江防线。这些驻军,曾征派夫役,在附近今镇康一侧瓦窑沟烧制砖瓦,建造了一座3层塔楼,作为瞭望观察及防御的哨所。今塔楼已经倾覆,但低层仍有断壁残垣保留及堆积,其宅基中央生长的已是双人合包而不及的古木。所见古砖:通长33cm,宽16cm,厚10cm; 所见古瓦:通长22.5cm,大头宽20cm,小头宽18cm,厚1.7cm。 以此建材规格,大致可以推测炮楼的历史规模。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南征的历史功勋,寄托保境安民的期望,在炮楼附近,建盖了诸葛孔明庙,供边民祭拜、许愿、祈祷,传承至今。考察所见,有一块大理石碑志。其志文如下: “切思果史壮丽辉煌,诸葛遗迹千载雄风。观今残墙古砖,仍存诸葛孔明传奇。修建庙宇神坛,世代崇拜叩祭,降临国泰民安。追载当年汉武乡侯,率雄师远征滇外,曾在此高地,筑炮楼一决胜负。青山依旧在,人生如水流。果敢学士,挥笔怀古,永垂千秋”。文末附有《赞孔明》诗一首,也随录如下:
孔明身居卧龙岗,幼年好学苦修养; 胸中早有扶汉志,辅佐皇叔帝业成。 出山展开八阵图,军师任重一肩扛, 历史书中成演义,第一军师是篇章。
|果敢西山区诸葛炮楼诸葛亮塑像
|诸葛炮楼碑誌
|诸葛炮“磊”(楼)碑誌
|原诸葛炮楼废墟一角
诸葛城遗址 位于东山区大石缸坝北端南湖塘村西南一侧丘陵地带,海拔约1000米。其城址由大城、二城、三城组合为一个三足鼎立的部落城池,占地约200多亩。其中,大城在东,居高临下,占地约百亩; 二城在西北,居右前下方,占地约50亩;三城在西南,居左前下方,占地也是约50亩。每个城的周边,均开挖有深宽约10米的堑壕,以防御外来进攻。城与城之间辟有交通壕,以相互联络支援。相传诸葛平南中时,其部曾驻扎此地,把守果敢南大门,故得此名。清代红白两旗战争期间,这里曾是回军的一个据点。近年南湖塘村王乔新建房挖地基时,还在大城遗址挖出过一小罐古人埋下的纹银。健在89岁老人李乔秀回忆:她19岁(1936),嫁到南湖塘,大城、二城、三城都有人家,但周围箐深林密,还时有老虎咬牛的灾害发生。此后,抗日期间,日军偷袭南湖塘,杀了很多人,许多人被迫躲山逃难。抗战胜利,居家逐渐又恢复起来。1969年火烧新街大移民时,南湖塘居民几乎走光,三个城从此荒废。考察所见:大城遗址保留的波罗蜜古树很多,堑壕中栽培的龙竹生长茂盛,已经又有几户人家迁入定居;二城遗址,已开辟为蔗园; 三城遗址,已成为次森林。
土司衙门遗址 1840~1959年100多年间,果敢世袭杨氏土司,先后在楂子树、炸地林开设土司衙门,抗战时期则在大水塘新城,开设土司行政公署。上述3地,主要房屋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其遗址仍依稀可辩,详情参见《城乡建设章》。
三、碑塔寺观 杨氏土酋土司碑墓 果敢杨氏土酋土司家族碑墓遗迹,总计5处,分述如下:
火烧寨东北干河洼老祖坟山。其墓主人是杨氏进入果敢第一代——杨映夫妇及其母亲的碑墓,计3冢。因其地表墓体,已被山体自然滑坡掩没,详情缺考。
缅中边界108~109界段镇康一侧老夯岩。其墓地,分上下两塘。上塘地名耿马地山,系道光4年(1824)所立,为杨映次子杨富才碑墓等8冢,为红石头河属官系列;下塘系1941年由杨文炳重修的土酋杨献才、杨维兴碑墓等9冢;上下两塘合计17冢碑墓,被盗掘而受损的情况,十分突出,几乎无一冢完好。
老街西侧黑崩龙寨。具体位于寨子西南丘陵东面。系1936年杨文炳主修,墓主为土酋杨有根等碑墓3冢。
拱掌西北渔塘村。分上下两塘,共7冢。上塘,为1948年退位土司杨文炳,为首任世袭土司杨国华等,所立碑墓3冢;其小地名叫水房沟。下塘,为土司杨春荣及夫人王小任、土司杨文炳及夫人蒋淑敏的碑墓,共4冢;小地名叫干龙塘。其中,杨春荣之墓,应立于1929年;杨文炳之墓,则系1952年所立。
老街西部大卓罗白坟岭岗。为清光绪27年(1901)所立,有摄政土司杨国正等碑墓4冢。
上述杨氏土酋土司碑墓,由于立碑时代背景不同,规格规模也不同。前期多为一桶鼓拱圈头,相对简朴;后期如老夯岩、渔塘等,则改为轿子坟,相对高大豪华。其中,工艺规格精湛、碑墓规模较大,为杨文炳之墓。其墓通高226cm,长267cm,宽178cm,总体积约11个立方米。全为打制打磨过的五面石灰石支砌而成。墓顶四面出水,中央有华盖塔饰。正面三碑四柱,有志有铭有联。其联有:“立言立行立德,亲民亲善亲贤”;“光耀前人千秋乐,荫庇后世百代兴”;“壬泽润杨枝枝茂,丙光生果日日新”;“金龙呈紫气,银鹤献祥云”;“面对扎马高岗,足履滚滚怒江,太公英容常在,遗爱百世流芳”;“云山苍苍怒水寒,哲人去兮不复还,万民思德望有报,瞻仰佳城表衷肠”等。
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 位于西山区大水塘街头旧街垭口,海拔1818米。是一座用打制五面石垒建的四方形石塔,塔高11米。塔身自上而下镌刻有“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9个大字,落款署名:“盟军东南亚总司令部、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直属果敢支队世袭果敢县长杨振材题”。塔下部镶嵌有4块大理石碑刻,包括碑志、阵亡官兵及死难人士姓名等。此碑,落成于1951年。2004年,在副司令彭德仁主持下,对此碑进行了保护性修善,主要工程是新修了一堵长60余米、高3米的石档墙,保护碑址的地质安全。同时,浇灌了塔基四周混泥土地平,维护塔基稳定;修建了进出台阶和人行道,以便参观瞻仰;对塔身进行了清理并重新勾缝,维护其结构安全。 |果敢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
|果敢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碑文
大水塘德政碑 碑址西山区大水塘街中段西巷一侧。碑体设计为小型塔式,通高3.2米、宽1.7米、厚0.79米;用打制五面石灰岩,垒砌而成。正中镶有大理石碑心,镌刻有称道土司杨春荣德政的骈体序文,以及发起人、赞助人的姓名,计82人。立碑时间为:1926年11月。
英国殖民时期纪念碑 碑址老街子西头南巷,即大庙东南一侧;共计3座。1936年3月6日所立“大英钦派会勘滇南段界务委员会长顾公纪念碑”。同为1936年3月6日所立“大英特授缅甸贵概厅厅长夏公纪念碑”。1938年1月所立“大英缅甸腊戍迤北道哈公去思碑”。上述3个碑的造型设计,均为墓碑头之状。系用打制变质岩垒砌而成;通高2.2米,宽1.5米,厚1米。碑题落款,均为“果敢县全体官民敬立”。
革命烈士纪念塔 塔址杨龙寨口岸南侧烈士陵园。造形设计,为石砌四方形白塔,通高约4.68米。塔身上书“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大字,落款“缅共果敢县委敬立”,落成时间是1978年。据曾任缅共果敢县常务副县长杨忠锡回忆:烈士陵园及纪念塔的建设,系时任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春荣提议,经县委政府审批决定而立项。工程总投资2万元,系聘请建筑队施工而建成。其中,纪念塔主体工程,系用岩石垒砌,混泥土粉刷。陵园内分别安葬有缅甸人民军404部队牺牲死难的果籍烈士骨灰。目前,保留以青砖为标记的坟墓,计90余冢。
和平纪念碑 共计有两个。建在老街平掌大街东南段。设计造型为砖混结构、瓷砖贴壁的四方形塔。通高约5米。题碑有缅、汉两种文字。其汉文为:“缅甸果敢民族和平纪念碑”,落款为“1998年建造”。建在清水河街以西约1公里处公路边。为钢混结构的三棱剑形塔。有缅、汉两种文字题碑。其汉文题碑为“和平之光永放光芒”。 |老街和平纪念碑
太平公路纪念碑 碑址慕泰街东端。为砖混四方塔形结构,高约10米。此碑系纪念慕泰大箐公路通车而立,落成时间是1997年5月13日。
道水纪事碑 碑址道水街北侧。立碑时间1999年秋。碑体为砖混塔形结构,高4.6米,镶有碑心,记载当年道水泥石流灾情,以及赈灾捐资人员名单。
东城开发纪念碑 碑址东城区西北角。其造型是三棱剑形塔。高30米,钢混结构,乳白色外粉刷,落成时间2001年。
佛教白塔 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联邦政府驻果军政机构主导下,先后在清水河伞巴、清水河口岸、石园子、老街平掌、木瓜寨、田坝寨、米线沟、大水塘、仰况、小街、拱掌等地,修建了一批计12个缅式佛塔。其塔为砖混结构,圆锥形状,四面八方设有佛窟,供有佛像,并分别有僧侣住持。
庙宇寺观 老街大庙。内含关公殿、观音殿。其中,关公殿,按《果敢》载:初建时间应在1860年之前,即清咸丰年间;观音殿,初建时间,按《杨家》载为1870年,即清同治8年。大庙总控制面积约10亩,布局是两个四合院,并相连相通,房屋均为砖土木瓦顶房。1990年、1994年,曾先后募捐重修。有管委会组织机构及住持管理,常年全天侯开放,供人们参拜祈祷和观光。其中,农历二月十九日,是最大的庙会,历时5天。慕泰大庙。也是既供关公,又供观音。庙址在官寨,为一正两厢的土木瓦顶建筑,是果敢北部主要庙宇。诸葛庙。庙址炮楼山脊。庙宇今为砖木铁皮瓦顶建筑。穑庙。主要有荒田、南里、伞巴、牛坪子等近20个。土主庙。每个村甚至居民点,都有各自的土主庙,其数300多个。阴兵庙。庙址在慕泰河西岸大岩山,为傈僳族管理的穑庙。佛寺。凡傣族、佤族、本族、崩龙族村寨,均有小乘佛教所属佛寺,其数45个。礼拜堂。红星区杏塘乡傈僳有简易礼拜堂16个,老街地区有2个,总计18个。观音寺。寺址老象塘观音山顶。系2002年由彭家声、郭再勋、李正福等34人,以及银丰集团等23个单位赞助建成,有观音殿及其佛像,还有住持房舍,并修有盘山公路。站在观音山顶,北面南伞与南面老街,尽收眼底,既是一个宗教崇拜圣地,又是登高远眺的一个旅游景点。睡佛寺。寺址昔娥村西山麓。主要由睡佛寺和龙洞寺窟两部分组成。由时任主席彭家声倡导并主持修建,工程始于2003年,竣工于2006年。其中,睡佛寺的睡佛塑像,通长19米,彩绘金身,侧卧安然;另有14尊佛像,分列左右两边,各有千秋。同时,寺前还建有一个放生池。大观其规模,辉厚庄重、清净肃穆。睡佛寺往西南约300多米处,是龙洞寺窟。原为昔娥小河出露的岩溶洞窟,洞空高宽平均约10米,且有暗河流水。今洞口建了一座傣族佛塔,洞中已塑有佛象40余尊,安装了照明电灯。睡佛寺及龙洞寺窟,由住持僧侣统一管理。 |果敢老街大庙大门
|大庙正房牌匾
四、楹联题刻
果敢地方有节庆写对联、贴对联,或功成事竣而送匾赠楹的文化传统。根据考察所见,今仍有历史近百年的楹联题刻保留,也有当代新题新作的不断出现,是又一种带有普世功能的民族文化载体。现根据考察所见,略例择录如下:
古庙题匾 老街、慕泰大庙保留的古人题匾有:盖天古佛、保我山河、了一切孽、威镇乾坤、神威远镇、福荫群黎、渡一切苦、闻声救苦、古今一人、九天化雨、不贪为宝、有求必应、神灵有感、慈光普照、五行七政、心气文存、积德累功、诸圣参天等。
古庙题联 老街、慕泰大庙保留古人题联有: 瑞气盈门佛光普照吉祥地 紫微映阁人间祈求平安福 三教合力各民族同垦芳甸 四海归心众乡邻共谱新篇 土为万物生母 地是千古奇珍 汉有一人哉若显忠若仗义若敦大节极半生之血泣肠伤总是心心诩汉 尊无二上矣或崇王或封帝或号夫子任历代之神宫佛国那曾面面称尊 义气映日月满怀豪情安民 忠烈动天地一腔热血保境 伐魏抗吴皇皇忠义参天地 兴蜀立汉耿耿赤胆贯山河 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行四时合其序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生财当须有道 谋利不能昧心 立志破曹瞒万古英名垂竹帛 忠心扶汉室一身勋业足千秋 清净瓶插绿杨柳点点滴风调雨顺 普陀岩宿白鹦鹉声声叫国泰民安 挽来南海灵波淘清三界境 飘出紫竹慈云拂尽六合天 行善之家如春天青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作恶的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帝德参天慈光普荫 神威贯日利剂同治 当代公共题词题联 当今公共设施、机关学校,题词题联,择录如下: 立马横枪,南北转战卅五戴; 月缺月圆,艰辛万苦丹心在。 蹉跎岁月,七落八起无须顾; 乐在安定,团结果民幸福来。 (彭家声1999年3月11日,幸福桥落成题词) 连年战乱起硝烟,田园荒芜不聊生; 长久安乐人民意,顺应潮流永和平。 修桥铺路留子孙,宝丰造桥安民心; 果敢繁荣实可庆,大胆开放万物新。 维护国家永安定引航须正, 保障人类长健康根除毒品; 银厦屹立新世纪后继有人, 宝丰横跨凤老城兴旺昌盛。 (彭家声2001年元月12日,宝丰大桥、银丰酒店落成题词) 高举和平旗帜,坚持和平道路;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拥护中央政府,捍卫国家统一。 (干部学校题壁) 修文立德培养民族英才 习武行仁成就军中良将 (干部学校题联) 秉公正直为庶民 励精图治为家乡 (西山区政府楹联) 同心同德缔造和平英绩名垂青史 群策群力创建繁荣伟业流芳千古 (特区政府楹联) 人在兴旺区该为百姓做些事; 心怀果敢县应帮组织分点忧 (兴旺区政府楹联) 益人益己替代今已见效 是功是过留给后人评说 (果敢县甘蔗办楹联) 发扬民主地方繁荣昌盛 加强法制人民安定团结 (东山区政府楹联) 国立南亚地阔天宽添锦绣 门通世界江山雪后更妖娆 国展笑容莺歌燕舞山河丽 门迎瑞气人寿年丰岁月新 (杨龙寨国门楹联) 桃李花开报本源 集腋成裘寄来今 ——育英蕴材 悟其道精其业解其惑 知未知识未识遂未遂 ——砥砺陶冶 立言立行立德忠诚尽意 求知求识求学奋发图强 ——教学相长 (红石头河小学楹联) 居家住宅题楹 民间走访所见居家题联,拾萃如下: 万里云霞腾紫气 满天蜀景遍春风 ——蜀云为乡 (彭德仁保留清代先辈遗联) 铁马金戈红洒江山慨廉颇 归来田园德业未修叹人老 (杨忠卫住宅楹联) 清白传家蔬食布衣安本份 和平处世勤耕力学贤真理 (杨国栋住宅楹联) 欣闻好鸟唱枝头,心旷神怡乐悠悠; 静坐此间思往事,历经沧桑志方酬。 (刘国玺住宅题壁) 五、宗教藏品
贝叶经 此次修志考察发现,西山区芒罗乡仰况傣族本族寨的上佛寺,收藏有一部古老的贝叶经;下芒罗崩龙族村佛寺保留3部贝叶经,成书距今150年。其次,东山区民族乡官保寨崩龙族佛寺,也收藏有一部已经残缺的贝叶经。上述贝叶经的存在,对研究南传上座部佛教,在果敢的传播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九格林 佤语名称。系红星区杏塘乡金杯大寨佤族佛寺收藏的一个古代木鼓。其鼓通高57cm,鼓面直径38cm,鼓腹开口直径23cm;系用一截原木镂空,再箍牛皮而成。鼓身中上部,凿有一个音孔,使用时,可糊上泥巴以调节音响,故汉语又名烂巴鼓。是古今佤族宗教文化活动的一种打击乐器。
杜 杜 红星区杏塘乡金杯大寨佤族佛寺收藏的一个古代木鱼。系用一截天然原木制作而成,通长93cm,直径20cm。凿成一个开长条窄口、内部镂空、两端封闭的木槽。木槽边口刻就凸凹有致的锯齿状,然后,配置一节短木棍,插于槽间。再将木槽挂于墙壁上,滚动短木棍,即发出“砣砣”的响声,宛若敲木鱼,是古代佤族宗教祭祀的又一种传统乐器。
象脚鼓 红星区杏塘乡金杯大寨佤族佛寺收藏的一个古代象脚鼓。外观酷似一个巨大的高脚酒杯。工艺古朴粗放,鼓皮已有破损,实测其鼓通高125cm;其中,鼓脚高73cm。鼓面直径为23cm。是古代佤族宗教文化活动,所用传统乐器的一种。
六、门楼展馆
国 门 位于缅中边界杨龙寨口岸大桥果敢一侧桥头,是一座砖混结构的牌楼式建筑。通高约20米,宽约16米,进深约5米。门楼顶部中央,塑有一尊佛像。门楼下部,开有正门和左右两道侧门,分别供车辆和人员通行。正门进出南北两面门旁,分别塑有1对两头立体落地的大象;大门进出南北两壁,分别塑刻有竖联。(参见楹联题刻)。国门兴工于1998年4月,同年8月25日落成,由特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派员常年驻守值勤。 |原果敢杨龙寨国门有汉文
|现杨龙寨国门汉文符号已被磨去
禁毒展览馆 果敢禁毒展览馆,位于老街市东城湖畔,馆区占地约30亩。工程动工于1999年3月11日,落成开馆于2000年12月27日,总投资人民币460万元。其主体工程是一座东西合璧的宫殿式砖混结构三层楼,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辟有两大展厅。其中,第一展厅,主要介绍鸦片罂粟的历史由来、联邦政府历次扫毒举措、果敢禁毒及替代开发成就;第二展厅,主要介绍联邦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开展禁毒及替代开发成就。此馆已经成为果敢禁绝罂粟种植,以及继续坚持全面禁毒的历史性标志。 |原东城禁毒展览馆
|翻修后的东城禁毒展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