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登盛出家是从原先的“前台”转到“后台”,公共形象、担当责任和个人角色发生剧变,希望借这种方式对两种形象、两段生活进行切割;也是履行南传佛教徒“毕生修行”的义务。
4月1日,缅甸首个民选总统——全国民主联盟(NLD)的吴廷觉政府正式宣誓就职,最后一位军方背景总统吴登盛卸任成为前总统,4天后传出消息,吴登盛宣布在大城附近的法神寺出家,法号“桑迪·达摩”。
对此中国有人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相嘉许,认为此举表明,这位对推动缅甸政治改革进程起到关键作用的政治家如此表现,是“对过去的反省”、“顿悟”,更表现出一种洗心革面的担当和勇气。这恐怕是用中国禅宗的思维逻辑,去猜度长期信奉南传佛教的东南亚国家人士心理了。
南传佛教不承认“顿悟”,却对信徒是否在一生中身体力行进行修行十分重视。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南传佛教盛行的国家,每个成年男子一生中都会一次甚至多次剃度出家,且在出家期间严守清规戒律,但绝大多数人的“出家”是短期的,小男孩最长不过一年两年,成年人则通常只有十天半个月甚至更短。
政治家卸任、企业家退休后“出家”,在这些国家是常见的。之所以如此,首先是从原先的“前台”转到“后台”,公共形象、担当责任和个人角色发生剧变,希望借这种方式对两种形象、两段生活进行切割;其次是履行南传佛教徒“毕生修行”的义务;第三,是因为此前工作繁忙、职责重大,无暇履行修行义务,如今已成为“闲人”,正好弥补此前的缺憾。“忏悔前过”的因素当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却也只是连带的、泛泛的(照南传佛教的说法,每个人都有“前过”需要忏悔补救)。
吴登盛的卸任即出家在南传佛教世界屡见不鲜:2007年,泰国反对党民盟领导人林明达在“黄衫军”运动告一段落后宣布出家;2008年11月,泰国前总理差瓦立·永猜裕卸任后出家;2014年7月,泰国前“红衫军”领袖素贴在辞去议员职位半年多后出家……这些名人的出家经历都只有短短几天,还俗后有的就此淡出政坛,有的却继续活跃,如林明达还俗后又投身反他信运动,而素贴先后两次出家、还俗,第一次还俗后在政坛更趋活跃,第二次则淡出。
吴登盛的出家——还俗过程仅持续5天,即便在短期出家的“同行”中恐怕也是短的。对他和熟悉南传佛教故事的缅甸人而言,这不过是一种必须经历的人生历程,和最普通不过的例行公事。此后,吴是安心退隐甚至真的沉醉于佛学世界,还是继续热衷政治事务,都是有可能的,也都是符合南传佛教世界逻辑和“规矩”,当地人见怪不怪。既然如此,作为外人、旁观者,就更不应对此大惊小怪,并赋予其本不具备的“微言大义”。
南传佛教并不讲究“立地成佛”,而认为成佛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艰苦的,究竟有多漫长、多艰苦,则取决于人们的修行和坚持。这个逻辑似乎非常适用于缅甸的政治改革进程——不能奢求一次交权、一次“一人一票”、一次政党轮替,就解决一切问题,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样一个轮回,缅甸政治就“成佛”、顿悟了。
和吴登盛“五天出家”相映成趣的,是缅甸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短短4天里的身份转换:4月1日新政府就职时,这位因配偶、子女是外国籍而无法就任总统的反对党领袖身兼外交、总统府、教育、电力能源4部部长。很显然,昂山素季的“四日京兆”与吴登盛的“五天出家”形式虽异,性质却有相似之处——都只能被看作一个漫长“修行”过程的节点,对缅甸军人政治的盖棺定论也好,缅甸政治进程本身也罢,“成佛”的路还长着呢。
(注:文章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