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林地的特点 地面起伏显著,群山连绵,有林木伴生,地表高差在200米以上的地区。 山林地的地形特点是地面起伏,有或多或少的林木伴生,植被多的易发生火灾,尤其在无雨期应注意防火;斜面陡峻,死角隐蔽地多,地形复杂,江河阻隔;居民地少,交通不便,越野困难,地形、地质复杂,气象多变,温差大,地幅广阔。 2.山林地的对军事活动的影响: 不利于通信联络和调度部队,指挥、协同不便;视界和射界受限,死角多,但高地比低地受限程度要小一些;部队行动受道路的限制,重型机械化兵器的机动受到制约,实施越野机动费时费力,在林木繁茂地区行动常需自己开路;部队展开受限,行军队形纵长,速度降低,体力消耗大,越野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还可能致使重型装备无法机动,工程保障作业复杂且难度大。 但易达成战斗的突然性,便于凭险固守,设置埋伏,迂回包围、穿插分割,容易隐蔽企图;由于受地形限制,兵力兵器容易发生拥挤,因此,向其集群目标实施集火射击杀伤效果极好;在发扬火力方面,间瞄火器优于直瞄火器;山林地对核、生、化袭击有良好的天然防护作用,但易滞留毒剂和沾染放射性物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特殊地形和天候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其中“阻碍机动”作用尤为突出。尤其对机械化部队机动力与战斗力的发挥影响极大。 3.山林地作战的特点 控制交通要道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山林地战中,争夺制高点、山垭口、交叉路口和控制通道,同时阻碍对方使用交通道路,成为了斗争焦点;江河(天堑)纵横、林密山高,架桥驭舟、劈山开路是山林地行军作战不可忽略的课题;相互联络协同困难,每条交通道路上都有可能形成独立的战斗;利于隐蔽接敌,对敌实施奇袭,易奏奇效。但无论怎样,对手一旦进入了山林,再想将其完全消灭是很不容易的,最好是:乘敌于其外或诱敌于其外,而歼之。 在山林地作战中,主要应着眼于克服山地、林木阻碍军队机动所造成的困难。但是,山林地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即:可很好地荫蔽部队及部队的行动企图。无论攻、防,都要使编成和装备适应地形,注意搜索、警戒,确保后勤支援。 归纳起来,山林地作战中,在战术上:宜奇不宜正;装备上:宜轻不宜重;作战:宜速不宜久;编组:小群且多路。 4.山林地攻、防作战 (1).山林地进攻作战 山林地进攻作战,要确保交通线路的安全,尤其要确保那些可控制后方交通线的要点地形;要统一制定作战计划,尔后,由若干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战斗群分别实施;重视奇袭,多用迂回;派出精干分队秘密渗入敌纵深,占领要点,以配合主力围歼敌人;为加强在不便通行区域作战部(分)队的战斗力,应多配属一些小口径无后坐力炮、单(双)管107火箭炮、迫击炮和单兵火箭、榴弹发射器、枪榴弹以及掷弹筒…等一类的火器,并携带通过陡坡、绝壁、江河的工具器材及其它特种装具。总之,其编组应小型精干、高度合成、功能齐全、行动灵便,具有极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大部队行军时,应由强有力的运动保障队在前方开辟通路。 山林地进攻战之前,应使用渗透分队抢先占领、控制谷地和可控制道路的高地;进攻战斗中,担任迂回的部队须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与正面部队协调一致的围歼敌人。 当沿狭窄谷地进攻时,先由谷底进攻的分队箝制谷底之敌,尔后以主力攻击守御狭谷两翼制高点的守敌,抢占制高点后再集中力量消灭谷底之敌。 进攻制高点时,以炮群火力压制山(脊)顶、山腰之敌,以迫击炮火力压制山体反斜面之敌,以直瞄火炮摧毁山脚、山腰敌发射点;步兵分队应以少数兵力于正面箝制敌人,主力则从敌翼侧和后方迅速隐蔽接敌,突然发起攻击,进而攻占之。 战斗过程中,须加强对暴露翼侧的侦察、警戒。通过峡谷、隘路、山垭口、密林、桥梁渡口时首先要控制两侧要点,严密搜索和组织调整勤务。向上述地区派出对空掩护分队、防化侦察组和运动保障队。 (2).山林地防御作战, 山林地防御作战,要确保那些可控制交通线路的要点地形,应充分利用山地的纵深,提高防御的弹性;山地便于凭险固守,但易形成较大间隙和暴露的翼侧,因此对敌人渗透、迂回、包围、空(机)降,要有足够的应对措施;要加强对交通枢纽、桥梁、渡口、林中空地和翼侧结合部、间隙地的侦察与警戒;组建具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机动战斗群,对敌后交通线频繁袭扰;重视奇袭,多用伏击,不失时机的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各个击破敌人。 山林地防御应组成以支撑点为基础的纵深梯次的环形防御阵地,并力求构成以坑道为骨干的与堑壕相结合的防御工事。防御前沿应选在高地的向敌斜面、林缘前、后的有利地形上,个别地段也可选在高地的反斜面,但山体正面须以火力、障碍物予以控制。对狭窄的山谷或山垭口的防御,主要防守两翼的高地。对阵前或侧方的重要高地,应构筑反斜面阵地,以配合正面火力夹击敌人。防御地(段)域内,应修筑道路、桥梁、架设索道,构筑给水站。设置障碍物时,应充分利用和改造地形,使用石雷、角石、树桩、鹿砦,并将坡路改造成削壁或崩塌等。 火力配系,应在前沿前和纵深内组成有重点的环形、多层的直射、侧射、斜射和反射火力。相邻支撑点的火力应能相互支援。在高地的翼侧、后方和林缘突出部,应设置隐蔽发射点和反射发射点。迫击炮的火力,应用于控制隐蔽接近地和死角。防坦克火力应控制道路、谷地、渡口和森林进出口。高射火器,应配置在高度不同的地点,以便与低空敌机作斗争。 指挥所应设置在便于观察和指挥的主要方向上,并在前方和翼侧增设辅助观察(哨)所。要保持顺畅地通信联络,使用无线电通信时,要注意高地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使用有线电通信时,应尽量敷设直、迂相承的复合线路。 后勤机构尽量靠前配置,在通行异常困难的地区,要有直升机配合前输后送,或大量采用牲畜运输。力求在阵地上储存足够的物资,以保障各部(分)队能独立持久地战斗。 敌开始火力准备时,应充分利用山体反斜面、坑道、避弹坑、猫耳洞掩蔽兵力兵器,同时,加强观察,发现冲击之敌接近我有效射程时,立即进入射击位置;发现敌通过隘路、山垭口、林中界道时,应以炮火或小分队的袭击、伏击,消灭或阻滞其行动。 敌开始冲击时,前沿部队应以突然、猛烈地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并抓住有利时机对敌翼侧实施阵前短促反冲击,也可使用机动集群或预备队对敌一定纵深实施反冲击,歼敌于阵前。敌突入我阵地时,我应沉着应对,调整兵力兵器或调动预备队封堵突破口,围歼突入之敌。 战斗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战斗警戒,以防遭敌迂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