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时政(2017/6月上篇) 少数民族武装在缅甸政治斗争中何以自处 观察员:王子瑜
据悉民盟当局呼吁签署NCA并非与缅军方达成某种政治交易,而是基于看到其中有条款规定“签署NCA后军方将同意启动修宪。”昂山等深知由缅军方炮制的“08宪法”一日不修改,军人利益集团就可以长期名正言顺的干预国政。军方素以——民族武装林立,国家动荡威胁尚未解除为由,绝不轻言放弃“护国权”。所谓的“护国权”就是军方在国会“法定”占有四分之一议席;总统无权染指军事决策,紧急状态下军方权力凌驾于总统等等。因此,民盟召开21世纪彬龙大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新彬龙会议在国会之外推动修宪。
被当作问题根源的第三方——众民地武,既不是系铃人,也不是解铃人,而是历来被各方势力用于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棋子。有时被拿来充当档箭牌或利刃,有时又被拿去替人背黑锅。因此,民地武组织在缅甸政治斗争如何自处和运作不仅关系自身存亡,也关系到执政集团的兴替与利害。
回顾缅甸近代史,把少数民族当作政治斗争棋子的始作俑者是大英帝国。18世纪末,英殖民者开始向山地民族灌输民族主义思想,鼓动其用现代政治手段谋求本民族的政治权利。然而,其真实意图却是要分化缅甸版土上的族群,以利其在缅实施分而治之。
其后,19世纪五六十年代缅甸共产党红白旗二派分别将缅东北和缅西南的各少数民族武装动员起来参与民主革命,口号喊的是推翻独裁政府,但实际目的却是建立以缅人为主体的大缅族政权。
再然后就是1988年趁着镇压88学生民主运动政变上台的军人政府,有趣的是强势上台的军人政府走的却是“和棋”——即采取“招安”模式,允许各民族武装组织武装合法存在,两害相权取其轻。表面上是为了停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内战,真正目的却是为了肢解缅共。
登盛政府和民盟政府时期民族武装组织被缅军方当作重点打击对象,军方口号喊的是“消除武装冲突隐患,维护国家统一”,但真实意图却是借机制造国内战乱为军方长期干政制造借口。
通过简单梳理近代史上缅甸政治势力发生转变的过程,几乎每处都可看到山地民族组织所产生的影响。虽说少数民族仅仅是强者手中的棋子,但却也往往能够起到决胜负的关键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民盟迟迟未能善加利用民地武组织,是该执政集体至今仍然受制于军方的重要原因之一。凭借平原地区人民和缅族群众票仓上台的民盟政府,内心深处并不认为山地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能助其夺取中央政权或稳固政权。尽管昂山将军等早在1947年之前就因巧妙利用山地民族政治资源摆脱殖民者建立缅甸联邦,为其作了“良好垂范”。但执政以来持续对缅军攻打民地武装聋作哑的民盟当局,似乎至今未能意识到民族组织这一“棋子”的妙用。倘若当局能妥善利用好民族武装组织这颗棋子,或能尽快终结缅军人利益团一家独大的局面。
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虽然为了本民族的前途命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从事武装革命。但却不擅于主动运筹自身政治酵素,总是被动地沦为棋子,时而被当作叛乱分子遭受军事打压,时而被奉为国宴嘉宾获元首礼遇,然而,无论是遭受无故加之的凌辱,还是忽从天降的荣耀,终究跳不出棋子完全受他者掌控的命运。少数民族组织唯有化被动为主动,努力摆脱被恶意操纵被反复挨打的局面,方有能力在缅甸联邦获取真正的自决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