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果敢资讯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亚细亚的孤儿愿金三角地区的民众生活安康幸福      彭少林2.9战争距现在已经三年多了,希望果敢同盟军早日实现理想!      亚细亚的孤儿願金三角無戰事      如来过段时间就是春节了,我在此提前祝福果敢人民新年快乐,愿缅北早日结束战争,祝愿缅北人民早日过上和谐、平静、安居乐业的生活。      铁甲宝宝新的一年祝同盟军万事如意,远离弱智和骗子!      齐天大圣祝果敢资讯网全体员工新年快乐      齐天大圣祝果敢同盟军全体官兵新年快乐!      果敢精英将士们,天冷了,注意保暖。祝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早日光复果敢,恢复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施政权利,还果敢百姓一个太平、安逸的生活。      果敢精英祝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全体同志身体健康,天冷了,你们要照顾好自己。祝你们在2018年拿得更好的战绩,愿早日光复果敢,还果敢百姓一个太平、安逸的生活。      野人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      林枫祝愿:果敢资讯网的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感谢你们提供这个资源丰富的平台。      华敢怒寒流来临,注意保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言语愿同盟军早日胜利,带领果敢百姓走入新的时代      缅北风马牛祝贺《果敢咨询网》现在影响力越来越大了,因此也成为了缅匪汉奸水军的眼中钉肉中刺,要时刻提高警惕。      AK7N33祝愿缅北地区早日结束战争 安居乐业      果敢那点事儿祝各民族大团结万岁,加强法治,依法处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小枫的使命你们还好吗?我尊敬的同盟军战士们,入冬了记得照顾好自己哦!      缅北山鹰希望同盟军日益强大,尽早将缅寇逐出果敢,实现汉人汉果。也希望缅伪水军谣棍能被依法惩治,还我网络清静。      奋战守孤城果敢加油!同盟军加油!      奋战守孤城果敢加油!同盟军加油!      中文注册坚持就是胜利!      任剑挥果敢加油!同盟军加油!      如来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谨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份,向缅北果敢地区的普通百姓送去真心祝福;祝愿缅北地区早日结束战争,祝福缅北百姓早日当家做主,祝福你们身体健康,安居乐业、      野马还我果敢河山。      长风破浪还我果敢河山。      剑指外戚相信中军,各路英雄,正在行动中.好好配合就是.我圆了我的从军梦,我算是个军人了.给你们敬礼了      野子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齐天大圣祝缅北的各民族武装早日取得胜利      果敢资讯网心若在,梦就成!      果梦心若在,梦就在!相信我们果敢会有梦想实现的那一天!      能文能武战士们加油      彭少林湖南人民永远支持果敢同盟军!!!      凤凰山上无凤凰内地新学期开始了,不知果敢学制可与内地同步?希望果敢的学生们能在没有枪炮声的环境中多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长身体,长知识,长见识。      华敢怒考完了,改放松下了 ,下学期加油。      务农我们会走过去的,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我喜欢一个国外人写的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愿与风尘附感谢大家关注果敢,对果敢难民提供帮助!      夫子果敢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过程中将铸就不一样的历史新闻篇章。      夫子果敢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伟大的民族民主革命过程必将铸就不一样的历史新篇章。      凌靖相信民族革命会取得最终胜利,相信同盟军在建辉煌!      务农你们是汉族人民族也是华人、果敢人们的英雄,你们是果敢这个地区最伟大的革命主义部队。      务农我知道果敢民族一定不会被缅军集团所控制,还有那么几个在奋斗中,说明果敢民族总有一天会从世界跳出来。相信收复果敢不是一个梦,它将会成为果敢民族的信仰。      务农你们的努力不会白白浪费的,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缅甸大缅主义的实行实在是不复合他们的信仰。      果敢资讯网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对祝福台的使用,祝福台更新重装过后,又上线了!     
查看: 15906|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季杂谈 毛文龙之死

[复制链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江东事发

    崇祯二年六月五日(西元1621年),上任未满一年的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的袁崇焕做出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在巡视江东过程中,忽然于双岛斩杀和自己一样拥有“尚方宝剑”的太子太傅﹑左都督﹑东江镇总兵毛文龙,然后上奏请罪,朝野为之哗然。按理说袁崇焕是由兵部尚书出镇辽东,兵部尚书在明朝是正二品文官,而左都督隶属五军都督府,是正一品的武官。虽然在明王朝武官要受文官节制,文官在战时处决高级别高于自己武官也是常有之事,但即便有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在非战时擅杀如此高级别的武官,无论理由如何充分都是说不过去。一个普通的死刑犯都要三台核审再秋后处决,何况是管理一方军事的朝廷要员。这件事对当时之人的震惊是可想而知的,朝野的哗然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哗然归哗然,接到奏报的明朝中央政府在震惊之余却并没有就此事有过多的争议,反而是由当时的皇帝朱由检亲自下旨对袁崇焕倍加安抚,谴责毛文龙的种种恶行,同时下令各部门抓捕其在京师的同党。按《明季北略》记载是,“崇焕初斩文龙,上甚喜,嘉谕倍至。”以明朝官场清议杀人的惯例来说,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却没有被大臣和御使们在朝议上弹劾也就算了,还由皇帝亲自下诏安抚,这显然比擅杀方面要员更令人匪夷所思。明朝的制度是言官不以弹劾获罪的,虽然弹劾也未必能把正在风头上的袁崇焕怎么样,但至少御使们要表现了一种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啊,否者朝廷花大价钱不成了白养你们。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崇祯十五年以后,大家已摸透了今上的习性,为求自保而选择明哲保身还好理解。可这毕竟还是崇祯二年,刚刚清除了魏忠贤一党,正是东林和那些礼教之徒意气风发之时,要他们对此等“违逆之罪”保持沉默比打死他们还难。如此也似乎表明了一种时局,毛文龙在当时朝野的名气怕是让人不感恭维的,也就是说当时几乎没有人注意过他的存在。这固然是出于明朝人重文轻武风气,也有对所谓敌后战场重要性关注不够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估计还是在毛文龙自己身上,要么他确实没什么太大的功绩,要么就是他在东江的作为确实过于恶劣已引起公愤。明朝的官员虽然小人辈出,但让他门为一个挂名且名声不佳的左都督去阻碍平辽大业,相信还是没有人愿意出这个头去犯众怒的。但仅仅五月后,这件在当时来说看似无关紧要的事却被人重新提起,而提起这件事的人恰恰就是下旨对袁崇焕加以安抚的朱由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show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打赏列表共打赏了0次

cry
还木有人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7-17 14:23 编辑

                       (二)惊天之变

    崇祯二年春,袁崇焕以蓟门单弱,恐清兵欲西为由,派宁远驻军增援蓟门,但顺天巡抚王元雅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半路截住宁远军队将其遣回。袁崇焕随后再次上疏,请求朝廷在遵化加强军备,同样没有得到重视。到了十月底,皇太极果然绕道蒙古从蓟门破关,直接指向遵化。袁崇焕仓促组织防御,派平辽总兵赵率教率部先行驰救遵化。但由于事发突然,遵化将领出于提防而拒绝援军入城,使援军在城外全军覆没。而遵化及沿途防备松弛,皇太极仅遇轻微抵抗就势如破竹的打倒京师外围,京师和各路援军顿时陷入一片慌乱。袁崇焕则匆忙在外围布置好兵力围堵后金退路,自率少量有野战能力的关宁精锐回援京师与敌血战城下,方使慌乱局面趋于缓和并逐步稳定,史称“己巳之变”。
    到十二月初一日敌军稍退时,朱由检忽然以“议饷”为名召见督师袁崇焕、总兵满桂、黑云龙、祖大寿等人。正在城外追踪敌军的袁崇焕立刻“缒城而入”。但朱由检却并不提粮饷的事,而是连续问出了三个很白痴的问题,一是为什么杀毛文龙,二是敌军怎么到京师来的,三是满桂为什么受伤。然后像是怕有人开口一样,一问完就迫不及待将袁崇焕下狱,连辩答和朝议的正常规程序都省略了。另一种说法是朱由检很白痴的问,“以前杀毛文龙,今逗留何也。”袁崇焕惊异之下没有回答,就被下狱了。但无论那一种说法都是把杀毛文龙作为首要问题,并且都是不等答案就急切的将袁崇焕关起来与外界隔绝,如同杀毛文龙一事牵涉到了什么高端机密,不便让人详谈一样。
    自此,原本默默无闻的毛文龙才被人关注起来,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罪行也正式开始被追究,进入了大明舆论的讨论范围。之后种种针对袁崇焕的攻击之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从专断独行到资寇纵敌,从贪饷娇纵到侵占民田,从拥兵自重到排挤同僚,从任用亲信到恐有异心,力图于给袁崇焕塑造一个五毒具全,十恶不赦的光辉形象。最后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连身材矮小,皮肤黑,长像不俊美等等都成了其心怀不轨,意图谋逆的依据,充分展现了明朝大臣的丰富现象力。只是以朱由检的习惯,发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故肯定是不会主动承担责任的,而在此之前就已经因为怕被追究责任把罪名放到了兵部尚书身上,开了抓大臣保全自己面子的先河。现在既然有袁崇焕这个替罪羊冒头,大臣们自然不会放过瞥清自己的大好机会。再结合半年之前朝野的一致沉沉默来看,这些罪名就很值得商议了。当然,这些当然都是后话,和毛文龙之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5: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7-17 14:24 编辑

                  (三)乱世枭雄

    按照《明史》的说法,朝廷把杀毛文龙一事被归纳为“某款斩帅”。通俗的讲就是为了和后金签定和平条款而杀毛文龙,由此就引申出了两种说法。一种是毛文龙时常在敌后骚扰,让后金不敢放手进攻中原,为后金为畏惧。正好袁崇焕上门求和,皇太级便乘机提出要议和必须先杀毛文龙,而求和心切的袁崇焕果然上当,主动帮后金除去了后患。另一种是说袁崇焕想与后金议和,但怕引起主战人士毛文龙的不满,为预防他背后捣乱所以先杀了他。
    这两种说法显然都太高看毛文龙在当时的价值了,但《明史》中却有“文龙既死,甫逾三月,我大清兵数十万分道入龙井关、大安口。”的描述。于是便有人把“己巳之变”的责任归在杀毛一事上。显得毛文龙武功非凡,似乎真成了辽东的中流砥柱,决定了辽东局势的成败一样。但这种跳跃性思维绝对只是揣测附会之辞,并没有多少依据和参考价值。如果他真有这么大作用,不至于死后这么长时间明朝都没有给他加个谥号,也不至于朱由检把一个在职的“中流砥柱”闲在那,反而挖出在野的袁崇焕去平辽。更何况在满人篇幅宏大的《明史》中连个列传都没留都下。
    而且后金绕道入关以后,辽东同样可以起到敌后牵制作用,其对满洲腹地的威胁绝对远大于几个海岛。再说杀了毛文龙并不等于江东就不存在了,就好象后来杀袁崇焕并不等于放弃了关宁军一样的道理,只不过用极端手段换一个统帅而已,又不是剿灭一只军队。袁崇焕死后的关宁军还和满洲人打了十五年,一直坚持到明朝灭亡,而东江镇也一直坚持到袁崇焕死后的第七年,战至仅六七人生还。可见对军队而言,有无某一个统帅的存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明史》中的这段描述完也全是在混淆视听。明面上只是在按先后记录事件,还在结尾肯定袁崇焕的功绩,暗里却有意把毫无关联的两件事连贯起来,让人产生互为因果的错觉。这样做的高明之处在于历史事件都是真的,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是你自己的事,不会认为它歪曲历史。而自己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最深刻的,明里的赞扬反到显得是在做掩饰,就让人更容易对袁崇焕的抗金功绩产生怀疑。虽然这种推理和“曹操既死,甫逾三年,刘备亦死”一样荒谬,但还是极易误导人的。
    既然这个因果的前提不存在,那某些人渲染毛帅功绩和牵制作用的目的就实在值得怀疑了。抬高毛文龙这样一个无关大局之人,其作用无非是在杀他之人身上抹黑罢了。虽然毛文龙功绩可能不至于像熊廷弼说的那样,是“三方兵力未集,文龙发之太早,致敌恨辽人,屠戮四卫军民殆尽,灰东山之心,寒朝鲜之胆,夺河西之气,乱三方并进之谋,误属国联络之算,目为奇功,乃奇祸耳!”。但按《李朝实录》中的记载,可数的几次偷袭却无不以惨败收场,偶有斩获也必然付出数倍的代价,实在有拿大明的钱粮帮满洲练兵的嫌疑。而且在开镇的几年中先退至朝鲜,再逃到海上,在满洲入侵朝鲜时更是跑的影子都没看见,其在辽东战局中能起多大作用就实在不好说了。
    用当时大臣姜曰广的话来说:“其言牵制,非也,鞭长不及马腹也。”而在《国榷》中评论是,“皮岛去建虏较远,牵制本影响,而建虏善疑,得略为瞻顾,或未即决计而南向也”。就凭这种牵制,又没有相应的社会声望和影响力,要让毛文龙成为谈判的筹码显然是还有一段距离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毛帅的存在就一点价值没有,只是这价值恐怕和国朝驻海地维和警察对美国的牵制属于同一种性质,心理安慰的成分要更大一些。但说要他们能破坏国朝与美国的和平共处,估计也没有几个正常人会相信的。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7-17 14:32 编辑

                    (四)《明史》中的陷阱

    由此可知《明史》中公布的官方理由并不可靠,倘若仔细回顾事件的经过就可以发现,其实在袁崇焕上任之前,此事就已经颇现蹊跷。明朝在崇祯朝以前,辽东政策的的一个最突出特点就是“经抚不和”(泛指官员互不统属,各自为政)。从熊廷弼和杨镐开始,基本每任巡抚、经略都未逃过此劫,而明朝在辽东的每次失败都和此脱不了干系。朱某人显然是深知此弊的,所以任命袁崇焕后,马上收回前朝赐给辽东将领的四把“尚方宝剑”中的三把,将和袁崇焕不和的山海关总兵满贵调往大同。并接受袁崇焕的建议撤消了辽东巡抚等容易造成政令多出的职务,使其集军政、人事之权与一身,大力协助其完成在辽东的政令统一。
    可奇怪的是,偏偏没有把毛文龙手中的“尚方宝剑”收回,这样的局面就有点值得玩味了。照理说朱由检是给予了袁崇焕充分的信任,没必要留下毛文龙手中的前朝“尚方宝剑”做牵制,何况毛文龙还孤悬海外,牵制作用有限。就算真要以其牵制袁崇焕,也应该换一把本朝的剑,留着前朝的剑来制本朝的大员算怎么回事啊?朱由检还不至于白痴到要挑战自己权威的地步吧。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毛文龙手中的的剑恐怖不那么好收,与其弄的双方尴尬,不如索性视而不见。就如程本直在《漩声记》中所说 :“自武登抚相与争而去,其欲得而甘心于文龙者,非一日也,非一人也。辱白简挂弹章,可数百计也。是左右诸大夫皆曰可杀,国人皆曰可杀也,其不杀也,非不杀也,不能杀也,不敢杀也。”《明季北略》和《国榷》中也留下“朝论多疑而厌之,以方握重兵,又居海岛中,莫能难也。”的记载。
    在这样一个局面下,得知毛文龙终于被除去,还几乎没付出什么代价,朱由检的惊喜自然可想而知,发布褒奖诏书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朝野能对袁崇焕越权擅杀的行为保持了出奇的平静。虽然《明史》对朱由检褒奖诏书的出发点抱怀疑态度,认为当时朱由检其实是“意殊骇,念既死,且方倚崇焕,乃优旨褒答。俄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其爪牙伏京师者,令所司捕。”这种揣测之词显然很荒谬,你张廷玉一不在现场,二不是朱由检肚子里的蛔虫,凭什么说他意殊骇啊。如果朱由检觉得毛文龙有冤屈,怎么在杀袁崇焕之后照样没给他恢复官职,甚至连平反重葬的迹象都没有。再说下这个诏书的可是明朝的皇帝朱由检,你总不能当他是越王勾践吧,就算他真有心做勾践想保持隐忍,也要大臣们肯配合啊。那些大臣清流又不是哑巴,他们可是连魏忠贤都敢骂的主,有什么理由会对袁崇焕格外开恩?
    即使真的要隐忍,对此事保持沉默效果不是更好么?褒奖也就算了,还胡乱谴责毛文龙毛文龙的罪行,抓捕其在京师的同党。这不等于在告诉天下人说自己是个是非不分的昏君,朱由检再傻也不至于去做这种自毁声誉的事吧。最重要的在于,明朝又不是亡在满洲人的手上,直到南明建立也没把满洲人当作过心腹之患。即使十几年后松山战败明朝葬送了最后十三万精锐,有孔有德送去先进的火器,满洲人还是没能完全突破宁锦防线。战争的主动权是一直掌握在明朝手上,辽东局势只是局部危机,并没后人想象的那要威胁到明朝的生存。明朝对满洲人的看法估计和今天美国人看拉登或者北韩的态度差不多,要为了这个去放纵袁崇焕的恶行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也就充分证明了那份褒奖诏书的内容的真实性。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6: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7-17 14:18 编辑

                           (五)幕后的黑手

    关于袁崇焕说的所谓十二大罪状,本身就是用来凑数造声势的,难免有附会和夸张的成分,属实与否根本不是关键所在。而现在人讨论的毛文龙是否该杀,袁崇焕是否有权利杀这些,就当时而言都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死,到底谁要杀他,表面上看自然是因为袁崇焕这个冤大头。但从朝廷配合其限制江东的粮草可以看出,这个行动应该少不了高层的认同和默许,甚至不排除出就是自朱由检本人的授意。在袁崇焕下狱数月后,毛文龙逃亡的儿子跑回来诉说冤情,朱由检竟然对此不与理睬(“六月......乙卯。前东江副总兵毛承禄诉父文龙之怨。不听。”《国榷.卷九十一》)。既然要以此来给定袁崇焕的罪,却放着一个受害人家属不拉出来指证,这显然有点不可理解了。除非袁崇焕的定罪和毛文龙就没什么关系,毛文龙也只不过是一个来凑数造声势的附带品。而朝廷出于对毛文龙的怨恨,自然不会愿意去为他罪名翻案。
    据说在袁崇焕在上任之前,曾单独会见内阁首辅钱龙锡,就毛文龙问题提出了“可用则用之,不可用责除之”的处理方法。并在杀毛文龙之后的请罪奏折中,交代了这次会面的内容。有人以此为依据,认为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早有预谋的。但当时正好发生宁远兵变,以至才到京师没几天的袁崇焕都要匆忙上任。此刻与内阁首辅的会面自然不会是为了闲聊这么简单,却讨论到江东这个不入流的问题,是否扯的有点太远了?毕竟毛文龙在京师尚有耳目,钱龙锡也没有为袁崇焕保守秘密的义务,就不怕泄露消息打草惊蛇?以此作为早有预谋的依据显然是说不过去的,除非钱龙锡是此事的同谋。但之后在请罪奏折中重述这次会面就不可理解了,当时朝廷可是讲究避嫌的,把钱龙锡拉下水企不让此事在朝中断了的内援。
    如此看来,这次会面的性质恐怕就不这么简单了,极有可能是对收不回那把“尚方宝剑”耿耿于怀的朱由检一手安排的。如此一来很多事也就好理解了,扯到江东朱某人对其相状为不满,会面的主题就是要求袁崇焕尽快处理;请罪奏折提到此事则是暗示朱某人说,我可是在按你的意思做哦。而从袁崇焕的回答和后来的举动来看,他还是希望能用毛文龙的,袁即使不能用也只是想换一个人,并不愿意动杀机。所以毛文龙在为粮草问题来宁远拜见时,袁崇焕对此极为重视,虽身在外地还是立刻赶回来相见。然后好言相劝,让他服从调令,如实上报兵力部署情况以便整顿军务。但毛文龙对这个建议不理睬,只“故事一二语而别”,袁崇焕也没利用这个对方送上门的机会把他干掉,并不说什么就让他回去了,估计是想拖延时间让他再多考虑一下。
    但朝廷对这样处理结果肯定是不满意的,免不了要就此质问,袁崇焕的解释是“傥不受节制,戮诸宁远,而其下不共闻,且恐有负故窟为梗者,於是决意东向,深入其地。”。这个说法明显是在敷衍,根本就站不住脚,本来就是因为他“握重兵,又居海岛中”才造成了“莫能难”的局面。现在好不容易把他引出来脱离重兵,你却说怕他手下叛乱要深入其地,把人放了,这不等于又在放虎归山,要这么好入其地的话还至于莫能难吗?再说人家不受节制也不是一两天了,部下早就等同于私兵,你跑人家里去杀人,使其下不共闻就不叛乱了?只怕更容易激起对方的愤怒,不把你自己搭进去就是好的了。当然,你可以派大军去震慑,但那和他部下“负故窟为梗”以后再去讨伐还有什么区别?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7-17 14:18 编辑

                       (六)性格决定命运

    细说起来毛文龙和袁崇焕也算是老相识了,早在天启年间袁崇焕任辽东巡抚时,就已经提出给江东强江军备,毛文龙估计是怕别人插足自己的地盘,找借口拒绝了;到努尔哈赤死时,有人猜测是宁远受伤所至,毛文龙立刻上书说是被自己偷袭吓死的。可见其对袁崇焕不买帐是由来以久的,而毛文龙当时也察觉出了朝廷对自己的恶意,曾上书向朱由检抱怨,“诸臣独计除臣,不计除奴,将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于同室”。但对来拜见这个被自己得罪数次的上司时却并未推脱,甚至还敢扯以前的事,这就有点另人费解了。估计是两人私交不错,根本就没在意过那些,毛文龙也知道对方想保全自己不愿下手,而“故事一二语”则是在套以前的交情,想软化对方让其体谅自己苦衷。
    这次谈话看似不起眼,却对促成毛文龙死亡却到关键作用,虽然其内容袁崇焕并没有公布,现在对其内容已无从考证,但从几个月后袁崇焕“深如其地”的双岛会谈还是猜出一二。毛文龙之前还向朱由检诉苦,骂朝廷的文臣不顾大局,限制其粮草是“拦喉切我一刀”,可见他当时对朱由检还信任的。但到双岛会谈时,对袁崇焕赞颂朱由检却表现不屑,“止谓熹宗皇帝恩遇之隆也”。这种转变不可能没有原因,估计在这次谈话中猜出了处理江东是朱由检的意思。毛文龙是一个很狂妄且自视甚高的人,他从天启三年始就说两年平辽一直说到崇祯元年,但朱由检却直接把自己忽略了,将平辽大任交给了说要五年的袁崇焕,他心里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现在又说要收自己的兵权,在这样的打击下,自视甚高的毛文龙也就不可避免在回去以后憋了满肚子的怨气。正因为憋着一口气无处发泄,才促成了他之后在双岛会谈中会口无遮掩的挑衅袁崇焕的底线,最终把自己送上了绝路。
    从理论上说,毛文龙的两年平辽应该不算是大话,以明朝的实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难,但前题是朝廷能放手。这里就体现出了毛文龙政治上的肤浅,在多数时候,中原王朝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在于疆场的谋略,而在于朝堂之上的扯皮。毛文龙发迹过于忽然,又一直独立领兵在外,没有与人共事的经历,手下也多数的辽东的难民和溃军,没有熟悉朝廷的谋士,难免会对帝王心术、官场斗争这些东西过于生疏。如果只是不懂得如何避免和化解朝廷的猜忌也没什么,偏偏他还一味的意气用事,稍不如意就向朝廷发牢骚,和上级争风相对。有想法也不知道委婉一点,全照实写在奏折,但看这奏折又不是皇帝一个人,你是骂的过瘾出气了,有没想过被你数落的人会怎么看。再说你把满朝的文臣都骂了,开口闭口说别人暗算你,不等于是说皇帝不辩是非,是不会用人的昏君,他的面子往哪放啊?
    以这毛文龙这样的性格,还能安全的在外领兵八年,本身就是奇迹了,怕也只有熹宗这种感觉迟钝的皇帝才能容的下他。他在对朱由检失望后,“止谓熹宗皇帝恩遇之隆也”也就很正常了。但他对国家的忠心毕竟还是没有问题,并没有觉得朝廷亏欠自己就走上叛变的道路,最多只是发发牢骚,占点口头上的便宜。虽然脾气古怪,人品和为人也不怎么样,但多少还是有些军事才能,也确实有心平辽。这应该也是袁崇焕有心保全他的原因,所以对朝廷的催促明确表示要“徐图之”,以此来拖延时间。但问题在于朱由检是一个耐心极差的人,而以帝王的眼光来看,不受节制的边将显然比外患更可怕,怕是等不了他的“徐图之”。结合这些来看,双岛会面的众多诡异内容就好理解了。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6: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7-17 14:22 编辑

                               (七)双岛的僵局

    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袁崇焕带了少数随从在宁远起航前往江东巡视。但此时双方关系已经很紧张,据说毛承禄甚至劝毛文龙不要去见袁崇焕,被毛文龙以国事为重拒绝。按《石匮书后集》的记载,袁崇焕初到江东时“见江上战船将士皆傲视不顾,谕以:‘督师亲至地方,尔辈何不晋谒?’对曰:‘未奉将令,不敢晋谒。’崇焕愕塞,不发一言。但日与幕客数人沿江闲步,拾沙际文石,攫夺为戏;或呼酒席地,小饮成狂。兵船侦探见者,皆曰:‘督台轻狂若是!’皆不以为意”。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体现了袁崇焕非凡的魄力,更说明了此次行程的凶险。但六月初一袁崇焕在双岛见到毛文龙以后,却并没有立刻发难,而是以宴会为名约见他进行规劝,希望能挽回局面。
    第一天开始的时候还算融洽。袁崇焕说:“辽东海外止我两人之事,必同心共济方可成功,历险至此,欲商进取大计。有一良方,不知患者肯服此药否?”讲述其江东之行是不得以而为之,本身也冒了极大的风险,只希望对方能听劝告。毛文龙显然也理解袁崇焕的苦心,讲述自己“海外八年,屡建微功,因被谗言,粮饷缺乏,少器械马匹,不能遂心”的委屈,表示“若钱粮充足,襄助成功,亦非难事。”吃完饭后袁崇焕提出船上不便举行宴会,约下一顿在岸上借用毛文龙的营帐回请,毛文龙也欣然答应。
    但到第二顿饭期间就开始变味了,估计是袁崇焕酒喝高了,出于臣子的本能扯出朱由检说:“皇上神圣,合尧舜汤武为一君。臣子当勉旃疆场”。这下毛文龙不愿意了,本来对朱由检就不满,又被你挑了一下,不觉回味以前,觉得还是前面皇帝对自己好。袁崇焕好象也发现自己说错话了,过了一下才转移话题向他请教平辽的策略。毛文龙正在气头上,又犯了说狂话的老毛病,张口就说:“关、宁兵马俱无用,止用东江二三千人,藏云隐雾,一把火遂了东夷”。袁崇焕很无语,又“与之言节制及更定营伍为道厅,以监临查核”。但毛文龙未予理睬,“而咬恨阎鸣泰、武之望”这两个以前的上司,指桑骂槐的责怪袁崇焕也不体谅自己。话说到这个份上也就难以有什么进展了。
    第二天见面时,毛文龙令侍从佩刀环绕,表示出向袁崇焕示威的意思。袁崇焕接见了东江官将以后,呵退这些侍从,约毛文龙单独密谈。毛文龙也没抗拒,两人一直谈到三更方散,可能受到前一天阴影的影响,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成果。但和之前在宁远的密谈一样,也没有留下谈话内容,而其他有旁人的宴会袁崇焕却主动交代了说过什么。这自然就不会是出自疏忽这么简单,以明朝的锦衣卫和密探制度,毛文龙身边只怕早就有了朝廷的卧底,宴会上的话即使自己不说也有人上报,还不如主动点出免得上面猜忌。至于私下密谈时的规劝,为称述厉害只怕少不了对朝政和大臣们的非议,能不说自然是不会说了。同时也说明了袁崇焕这么急切的原因,他再不有所进展的话,恐怕朱由检自己就要动手了。到时候非但保不了毛文龙,江东镇能剩下多少都不说,为了保住这只抗金武装,也就只能剑走偏锋了。
    到第三天毛文龙再请袁崇焕赴宴时,估计袁崇焕也来脾气了,嘲讽说:“久劳边寨,杭州西湖尽有乐地”。毛文龙本来就是个软硬不吃的人,自然毫不犹豫的顶了上来说:“久有此心,但惟我知灭奴,灭了东夷,朝鲜文弱可袭而有也。”袁崇焕这时候也软了一点,说,“朝廷不勤远略,当有代君者。”这话应该有劝毛文龙的意思,暗示朝廷有办法制服他,以至对他要占领朝鲜割据的言论都没太计较。但毛文龙对此不以为然,反问:“此处谁代得?”对朝廷的能力很不信任。面对毛文龙倨慢,袁崇焕却借口“以给犒赏”索要兵将名册。再次提醒毛文龙,你的兵力毕竟有限,要把朝廷逼急了剿灭你也不是什么难事。毛文龙自然不会拿出名册,只漫应到:“本镇所带亲丁,现在双岛者三千五百人,明日领犒。”大有我至少现在就能把你灭了,看你能拿我怎么样的的气势,但也隐约透露出除了袁崇焕没人能奈何他的意思。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7-17 14:20 编辑

                           (八)最后的挽救

    袁崇焕棉对毛文龙的强硬已经没办法,只好在第四天时召见了毛文龙的手下和亲信,让他们去往复开导毛文龙。似乎是手下的规劝起到了效果,毛文龙“于是毅然愿编营伍、受节制”,惟独不同意朝廷派监军,认为岛上的人都没什么文化,受不了监军的气“必激之为变”。对这个袁崇焕应该是理解的,监军这东西在明朝的声誉并不比毛文龙好,但对还是提醒毛文龙说,“营伍定,则年中必行甄别,祖宗自有法度,不得假也”。让他把表面工作做足,免得令朝廷颜面上过不去会再来找茬。对袁崇焕的这种谨慎毛文龙显得很不耐烦,之后私对副将汪翥说:“我姑以此了督师之意,其实营制难,我只包管完东事便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毛文龙对袁崇焕还是有些敬意的,虽然心怀不满一直在抬杆,却未必就真不明事理,并不想让他为难,对袁崇焕的平辽大业也愿意配合。只是认为平辽之后朝廷出于猜忌肯定要换帅,反正整编的过程也不会这么快,先宽慰一下他好了,等他离任了要怎么样还不是自己说的算。
    事情到这时本来已经可以很圆满收场了,朝廷保全了颜面,袁崇焕得到了可以交差的承诺,毛文龙也可以继续把持兵权,大家皆大欢喜。虽然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明面上不说破,互相敷衍一下也就过去了。可偏偏还是出了问题,毛文龙和副将汪翥说的话竟然被传到袁崇焕这,自然也逃不脱朝廷的耳目。毛文龙是收容败兵和逃亡人口起家的,手下人不免成分复杂,朝廷要安插几个高层内线肯定不是什么难事,说不定这个副将汪翥本身就是朝廷的内线。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袁崇焕显然是无法向朱由检交差,本来心照不宣的东西你非说出来,让朝廷的颜面往哪放啊?按说毛文龙不至于想不到这一点,估计是对自己部下的忠诚度很自信,认为他们会为自己保密,对袁崇焕出于谨慎的暗中提醒表现出的不耐烦也就可以理解。
    局面发展成这样已经难以有挽回的余地了,但袁崇焕似乎并不想放弃,办完公事后再次和毛文龙商谈,提出以后旅顺以东公文用毛文龙印,以西用袁崇焕印。虽然明朝当时在旅顺以东就一个江东,但却等于是承认现状,默许了毛文龙不受节制。而且朝鲜也是在旅顺以东的,也隐约认同了他对朝鲜的“袭而有也”。可见他奏折里说的“终不可制”也是个借口,照这个提议他就没打算制。但这看似很优厚的提议却被毛文龙拒绝了,而且就算他同意袁崇焕也无法交差,那就必然是其他含义在里面。既然旅顺以东公文用毛文龙印,或许是想让毛文龙安分的呆在江东,不要有事没事去上书吸引朝廷的关注。这样可以避免刺激朝廷那群大佬们的神经,自己在想办法拖延一下时间,以便江东能逐步脱离朝野的视线。按照明朝的惯例,这个方案可行性很高,但却不符合毛文龙张扬的性格。袁崇焕并不死心,再次提出就江东的改编制定一个章程,或者一起去收复镇江、旅顺。估计是想拿这个和朱由检交差,说毛文龙虽然嘴上不服输,但实际上还是接受了节制。但毛文龙还是咽不下这口气,或者就没理解袁崇焕的意思,觉得他纯粹在多事,依然拒绝。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9#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23:0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7-18 18:03 编辑

                              (九)室戈方操几时休

    直到这时,袁崇焕这才终于下定决心动手。但毛文龙却并没有察觉,或者还认为事情已经圆满的解决了。第二天袁崇焕传东江各兵登岸,较射给赏。期间毛文龙问到:“袁崇焕何日行?”,估计想留袁崇焕多玩几天,以尽地主之宜。袁崇焕答到:“宁远重地,来日行。今邀贵镇岛山盘桓,观兵角射。”借口公务繁忙谢绝了。之后又说:“来日不能踵拜,国家海外重寄,合受余一拜。”向毛文龙行大礼。这让毛文龙很惊恐,赶忙回拜,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竟然会是袁崇焕的最后诀别。随后袁崇焕令部下暗中将毛文龙的侍卫隔绝在外围,又让毛文龙把手下将领都召集过来。见面后对众人说,“尔等积劳海外,月米止一斛,言之痛心,亦受予一拜,为国家尽力。”众皆顿首谢,气氛极为和睦。
    在这种刻意营造的气氛中,袁崇焕却忽然发难,“因诘文龙违令数事,文龙抗辩。崇焕厉色叱之,命去冠带絷缚”将其擒拿。由于转变忽然,加上之前的示弱让江东众人没有提防,惊恐之下一时间难以做出反映。在袁崇焕询问他们的意见时,皆“唯唯无说,惟其门下私人称其数年劳苦。”袁崇焕反驳到,“文龙一布衣尔,官极品,满门封荫,足酬劳,何悖逆如是!”又说,“毛文龙如此罪恶,尔等以为应杀不应杀?若我屈杀文龙,尔等就来杀我”。众人慑与袁崇焕的威望,“俱相对失色,叩首哀告”。到此时毛文龙才终于醒悟过来,“丧魂魄,不能言,但叩头乞免”。但袁崇焕不顾江东众将求情和毛文龙的认罪,毅然“斩文龙於帐前”。然后表示不追究其他人,让众人照旧供职,复原姓。并“犒军士,檄抚诸岛,尽除文龙虐政”,顺利整编了江东的军队。
    有人以袁崇焕奏折中的“但文龙大帅,非臣所得擅诛”为依据,认为他没有杀毛文龙的权利,毛文龙既然已经被控制住,就应该把他压到京城交朝廷审理后再发落。其实看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军中擒帅是从没有过把人压出来的先例。而就袁崇焕的职权范围来说,在辖区内杀一个拒绝执行命令的将领也再正常不过。再说把主帅想挟持人质一样带出去,也未免太儿戏了,你当这是小说里的情节啊。把人交给朝廷审理,那在审理期间他的部下怎么处理。如何防止担心牵连而军心不稳?与其冒这么大风险来抓他,那还不如当时在宁远就直接抓他好了。照袁崇焕自己的说法,毛问龙被杀的消息传出后,兵丁“汹汹於外,然臣威严肃,且出其意外,遂不敢犯。若迟之,则文龙不可得而诛矣”。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但也不无道理,军队既然已经躁动起来,袁崇焕能活着回来都已经是很幸运了。只是就凭袁崇焕带在身边的这几个人,要做到威严肃显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就更可见袁崇焕在辽东军士心目中的威性,这或许也是他后来被杀的一个诱因。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毛文龙的死虽然是咎由自取,但这并非就完全是他自己的责任。虽然他对辽东战事起的作用不大,但多少还是也有过贡献,甚至在袁崇焕本人看来,杀毛文龙也是同室操戈行为。加上他毕竟偏居一偶,影响和危害都有限,粮草和军资也要依赖朝廷供给,不存在形成割据的条件。但朱由检眼里还是容不下这点沙子,其多疑和愚昧也就可见一般。根历史记载,在双岛会谈的几天中,“崇焕与相燕饮,每至夜分,文龙不觉也”,也就是酒喝很尽兴,到很晚了都没有感觉。可见两人的友谊还是很深的,虽然各怀心事却丝毫不影响叙旧的情绪。直到最后,袁崇焕对杀毛文龙应该是持保留态度的,只是朱由检逼得紧,加上毛文龙自己也太不知轻重,这不得已才痛下杀手。所以才会在第二天“具牲醴拜奠”,并含泪说出了“昨斩尔,朝廷大法;今祭尔,僚友私情。”这样颇有寓意的话来。在归途中又赋诗言,“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以此来表达他对毛文龙之死的
惋惜。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4:19:13 | 只看该作者
自己顶一下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

主题

1892

帖子

58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Rank: 23

积分
5861
11#
发表于 2016-7-17 16:13:1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你的原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7-17 16:47:48 | 只看该作者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7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积分
27152

活跃会员灌水标兵热心网友

QQ
13#
发表于 2016-7-18 17:11:28 | 只看该作者
袁崇焕应该把毛文龙押到京城去,由皇帝处理,这样就免去了自己擅杀毛文龙的罪过了。
一别经年去日多,狼烟肆虐旧山河。吾胸但有英雄剑,潋潋寒光镇鬼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8:01:58 | 只看该作者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7-18 17:11
袁崇焕应该把毛文龙押到京城去,由皇帝处理,这样就免去了自己擅杀毛文龙的罪过了。

怎么可能把毛文龙押出大营,当时士兵就已经兵丁“汹汹於外”了,在迟一点谁杀谁还不知道了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0

主题

8881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Rank: 31

积分
24850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7-18 18:09:24 | 只看该作者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7-18 17:11
袁崇焕应该把毛文龙押到京城去,由皇帝处理,这样就免去了自己擅杀毛文龙的罪过了。

最后一章有解释,军中擒帅是从没有过把人压出来的先例
把人交给朝廷那在审理期间,他的部下也会人心浮动,军心不稳。

而且袁自己也解释了 ,兵丁“汹汹於外,然臣威严肃,且出其意外,遂不敢犯。若迟之,则文龙不可得而诛矣”。袁是乘众人没反应过来才动手的,有压他出来的时间,众人早反应过来了
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果敢资讯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GMT+8, 2025-2-2 05:46 , Processed in 0.18186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